8月23日,市委書記杜小剛專題調研山水東路科創谷產業規劃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高”點抓謀劃、聚焦“特”字下功夫,讓山水東路這個“好地方”源源不斷創造出“好成果”,為全市以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副市長張立軍、周文棟,濱湖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和匯報會。
鑲嵌在龍王山下、“川流”于長廣溪旁,全長11.8公里的山水東路,是無錫創新濃度最高、人才集聚最密、發展前景最好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著眼長遠、深思熟慮,作出建設山水東路科創谷的決策,寫入市委全會報告和《決定》,并納入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
當天上午,市領導登上雪浪山頂,俯瞰周邊全貌,詳細了解山水東路沿線“一路兩園多節點”整體規劃布局,并踏勘科創谷大學科技園(西林片區)啟動區,察看前期工作推進情況。
杜小剛指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省委書記信長星來錫調研時,高度肯定山水東路科創谷是搞科研的“好地方”,并寄語要“努力創造源源不斷的好成果”。
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把山水東路科創谷建設,作為無錫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的關鍵之舉,作為無錫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探索之舉,作為無錫爭當環太湖科創策源引擎的有力之舉,推動山水東路科創谷建設全面起勢、加快成勢,早日培育成為全市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中的新高峰。
杜小剛就山水東路科創谷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一要堅持規劃引領、打造特色鮮明的“好地方”。樹牢“質量+數量”目標導向,抓緊制定完善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快謀劃核心啟動區和展示館建設。以人群需求、人才導入為牽引,高標準規劃市政設施、交通網絡、民生服務等各項功能的空間布局,并結合區域文化、自然景色、時代要求,加強城市建筑立面、色彩的規劃設計,努力塑造體現江南風范、山水風光、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推動科創谷建設規劃與國家和省級大戰略、大規劃相銜接,使其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等戰略,納入國家和省“十五五”規劃。
二要堅持創新驅動、打造活力澎湃的“好地方”。聚焦國家所需、全省所向、無錫所能,把山水東路科創谷作為創新戰略實施的“主陣地”、作為創新政策研發的“試驗田”,對標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堅持“打開門來搞科研”的開放創新思路,主動探索科技創新活動與開放平臺政策的互促路徑、與科創飛地資源的共享路徑、與干部素養提升的聯通路徑。尤其是以滿足各類主體創新需求為切口,突出成果產出和機制創新兩個評價標準,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全力建設好、管理好、服務好大學科技園等園區載體,用更多“一院一策”“一所一策”措施精準支持科研院所發展,加速科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努力創造更大商業價值、社會效益。
三要堅持產業為基、打造動能強勁的“好地方”。緊貼全市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科技創新,聚焦拓展院所經濟、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賽道,推廣工業上樓、產業綜合體等開發模式,開展低效用地騰挪、產業用地改造等專項行動,加快落地一批高含金量、高含“新”量的大項目好項目。同時,探索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機制,更好發揮基金全周期、全鏈條賦能作用。
四要堅持生態優先、打造綠水青山的“好地方”。充分發揮自然山水優勢,扎實推進太湖綜合治理、蠡湖水環境深度整治和無錫太湖植物園、太湖自然資源博物館等生態項目。尤其是要本著“系統謀劃、不留遺憾”的責任感,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珍惜好、升級好寶界山、雪浪山等制高點功能,充分挖掘人文底蘊、建好文旅項目、用好文旅品牌。
五要堅持人才為本、打造宜居宜業的“好地方”。探索建立符合“人性特征”和“價值增長規律”的人才培育招引機制,進一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用好人才分類認定和容錯機制,讓各路人才潛心做研究、搞創新。圍繞提高全齡友好度、親和度,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教育資源均衡布局,補齊市政基礎短板,打造兼具購物、休閑、娛樂功能的消費商圈,加大健身步道、燈光球場等設施布局,讓科創谷真正成為各類人才的生活向往地、創業首選地,為無錫抓好科技創新這個首選項、答好科技創新這道必答題提供更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