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徐工漢云的“云”端,這是一片匯聚智慧工業力量的數字天空,賦能萬物互聯,驅動智能制造新未來;走進徐工重型生產車間,機械臂左右騰挪間精準高效地完成一道道工序……今日之徐州,新質生產力在彭城大地上蓬勃發展。
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向高攀登;新興產業打造特色、向新拓展;氫能與新型儲能、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加速布局、由小到大……
近年來,徐州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統籌并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躍升。
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智”煥新生
走進徐工漢云,一幅產業地圖生動展現了這片“云”所激發的產業活力與能量。位于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徐工漢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工業互聯網的獨角獸企業,連續6年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品牌價值超191億元。
徐工漢云互聯網平臺已經和90多個行業的7萬多家企業建立合作,在國內連接了大約150萬臺高價值設備,賦能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的合作在一萬八千公里之外的巴西,最深抵達了地下一千多米的礦井,最高去到了青藏高原。
作為工業互聯網行業的引領者,徐工漢云憑借自身的核心技術、關鍵能力引領傳統企業踏“云”而上,推動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度變革,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快速構建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發展主動權。
在徐工集團核心企業徐工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高度數字化的裝配流水線引人注目。在這條流水線上,巨大的機械臂輕巧地吊起并精準運送零部件,整個過程由數字控制系統指揮,輔以自動化檢測和智能組裝技術,使得平均每25分鐘就能高效地完成一臺輪式起重機底盤的生產。
徐工漢云的“驚艷操作”、徐工重型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是徐州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一個縮影。在數字經濟發展大潮涌動的背景下,如何讓企業強起來,成為徐州的必答題。
近年來,徐州市制造行業在推動“數實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創新探索,推動全市數字產業生態加速形成,跑出數智“加速度”。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5G工廠名錄》,徐州市徐工履帶底盤有限公司5G+數字孿生智能工廠、徐工弗迪電池科技有限公司5G數智化工廠、徐州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紡織5G工廠以及正大食品(徐州)有限公司現代化生豬屠宰智能5G工廠等4家5G工廠入選,彰顯了徐州“智改數轉網聯”取得的新成果。
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是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同時也是驅動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25年,徐州將縱深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
新興產業:“新苗成大樹”,集群發展釋放新動能
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電科”)是先導集團下屬子公司,也是第一個實現大尺寸ITO靶材國產化的企業,全球超過90%的銦產量在中國,其中70%在先導電科。
先導電科是徐州市首家引進的全球獨角獸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新型顯示、光伏、半導體、精密光學、數據存儲及特種玻璃等領域,是國內具備相當規模和影響力的靶材供應商之一,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
和先導電科一樣落子徐州專注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企業還有很多。弘元、協鑫新能源產業加快產業布局,在徐州經開區持續增資擴產,打造綠色能源之都;恩華藥業、萬邦集團積極轉向創新藥研發,常年研發投入超過10%以上,徐州醫藥巨頭地位日益凸顯;鑫華半導體、中科智芯、中科漢韻等半導體產業鏈加速成鏈、集群……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近年來,徐州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優勢,精心布局并全力培育“343”創新產業集群,推動優勢產業壯大規模、向強而行。
從徐州市工信局發布的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建設成績單可以看出,徐州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2024年,徐州食品產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首超千億元,加上工程機械、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全市已形成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集成電路與ICT產業工業產值超500億元,包括精品鋼材產業,500億級產業集群已達3個;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規模達到78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啟動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隨著“343”創新產業集群建設的深入推進,徐州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集群發展不斷釋放新動能。
未來產業:“蓄勢待發”,競逐新賽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城市,在2025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未來產業這個關鍵詞被多次提及:構建“5+X”未來產業體系,年內入庫項目100個、培育企業150家……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科技創新驅動,當前處于萌芽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備成長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對未來經濟社會具備重大引領和變革作用的前瞻性產業。
未來產業引領著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未來產業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競逐未來產業這一新賽道,徐州已鳴槍起跑。探索布局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利用廢棄礦坑申報抽水蓄能項目、推進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近年來,徐州積極培育氫能與新型儲能、深地空間利用、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通用人工智能等5個未來產業,抓好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努力在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在位于臥牛山的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基地內,大小不一的“硐室”分布于基地兩側,內部配置了多種實驗設備。當前,一個專項工作組正積極研討關于深地智能盾構技術、深地隨鉆探測技術等五個二期科研項目平臺的建設方案。與此同時,深地儲能平臺與深地智能計算平臺的建設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中,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平臺勢能將進一步釋放。
在2024年12月召開的徐州市委全會上,“圍繞智能網聯車、商業航天、生物制造、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原子級制造等拓展‘X’的內涵外延”成為對“5+X”未來產業體系中“X”的新詮釋,展現出徐州緊跟科技最前沿的姿態,不斷拓寬產業邊界,尋求更多突破點。可以說,徐州從傳統工業強市正加速向創新型未來都市邁進。
過去一年來,徐州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統籌并進,追“智”逐“新”,徐州正積極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乘創新驅動之羽翼,逐產業競爭之浪潮,在高質量發展大潮中穩健前行,致遠未來。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邢志剛 張曉培
(圖片由徐工集團、協鑫集團、先導電科、泉山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