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江蘇各界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責無旁貸、勇挑重擔,展現江蘇更大支撐帶動作用。
紫金山實驗室 圖片來源:紫金山實驗室微信公眾平臺
創新“鏈接”產業,江蘇鍛造產創融合“新”高地
2024年,江蘇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居全國第一;新增中國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10年全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711家、累計達2215家、均居全國第一……這些第一,印證了江蘇在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發展之果”。
2025年江蘇明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力爭高新技術企業超6.1萬家。大力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持續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擘畫了清晰路徑,我們必須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河海大學蘇州研究院院長陳永輝表示,河海大學蘇州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河海特色產教融合科創高地及“蘇州未來水谷”,通過與地方企事業合作,共建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壩道工程醫院蘇州分院等多個高能級平臺,承擔了多項科技項目。今后,將繼續發揮專業、人才、平臺等優勢,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布局,加快推動建設院士工作站,全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加強與地方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交流,合力打造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的區域創新樣板。
“江蘇要立足產業優勢,加快科技創新賦能。”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現代化評價中心主任周睿表示,江蘇產業優勢在制造業,一方面要利用制造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的契機,在傳統制造業設備更新的過程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為科技創新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面向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以人形機器人等代表的概念性新技術的應用落地提供產業鏈支持。江蘇還要轉變傳統科研機制,推動面向產業的科技創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創新創業,從而引導和激勵學生創新創業。
在他看來,想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就要先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江蘇要加強中介組織建設,暢通融合的渠道,培育和壯大一部分技術和金融中介組織,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的融合。
航拍圖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
以改革攻堅突破,不斷開創江蘇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2025年江蘇明確要以改革攻堅突破,不斷開創江蘇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積極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抓好示范性、帶動性強的改革舉措,加快各類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合理流動,在改革開放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書記高度重視江蘇改革工作,多次對江蘇改革提出明確要求,這次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我們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江蘇省委改革辦改革督察處處長王冬表示,將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各項改革部署,特別是聚焦總書記給江蘇點題的改革任務,服務省委深改委加強改革統籌協調,會同有關單位扎實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在重點領域形成更加充分的先行優勢,努力以改革的爭先為高質量發展的領先提供強大動力。
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連云港港錨定國際樞紐海港建設目標注入了強勁動力。”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國超表示,2024年,連云港中歐班列累計開行911列,同比增長13%,超額完成任務,運量規模位居全省首位。
他表示,接下來,連云港港將聚焦創新打造標桿示范項目,高質量建設好連云港、徐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鞏固中亞過境主通道優勢。聚焦深度融入長三角發展,著力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強港。聚焦充分做足隴海線文章,加快淮海經濟區、陸橋經濟帶、沿海經濟帶供應鏈合作布局,推動樞紐經濟和通道經濟協同發展。聚焦國際樞紐海港提檔升級,協同推進連云港市港口一體化和各港區綜合開發,持續為構筑陸海內外聯通、綠色安全高效、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物流大通道貢獻力量。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湯心宇表示,在高水平開放的時代浪潮下,天寧經開區深耕三新經濟、搶占新興產業賽道的同時,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一方面,主動對接國際市場,引入國際先進的產業理念和技術,加速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鼓勵區內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市場,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開放發展理念,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以改革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高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勇立潮頭、奮勇爭先 。”
江蘇要打好協同聯動戰,發揮經濟大省輻射帶動力
總書記指出,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江蘇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要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的對接,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對口幫扶工作。
滬蘇湖高鐵開通運營 圖片來源:長三角鐵路
“總書記對江蘇的期待和要求更高,也更具體了。”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程俊杰表示,這為江蘇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這就需要江蘇進一步強化“全國一盤棋”理念,從戰略全局出發,加強互聯互通、要素流動、資源整合和產業協同,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科技領先優勢,事實上,江蘇已經有很多企業進入了粵港澳,粵港澳很多優秀的企業也是蘇商企業。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它們的積極性,把它們團結在江蘇的發展規劃之中。”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吳躍農表示。
吳躍農認為,江蘇還要加大向西開放,這不僅是長江經濟帶整體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繼續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
2025年江蘇明確要積極落實國家區域戰略。深入實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加快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建設,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沿江特色先行段示范段建設,強化與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對接,更大范圍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馬莊村的王秀英老人在縫制香包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鄭陽 攝
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江蘇要滿足群眾多層次保障需求
徐州馬莊香包一年賣出1400萬元;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旅游年收入持續保持在億元以上;2024年江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2414元,位列全國第二……這一組組數據都是江蘇促進共同富裕的生動注腳。
江蘇,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區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2024年,江蘇城鎮新增就業143.02萬人、占全國1/10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4.5%、低于全國0.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6萬元和3.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04∶1。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王斌表示,總書記強調,特別是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人社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江蘇今年將大力推動就業擴容提質,通過拓展平臺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康養經濟等新就業領域,挖掘就業新增長點。通過線上平臺、直播帶崗等方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據悉,江蘇已優化升級“就在江蘇”線上平臺,推廣直播帶崗、線上零工市場等應用,每年歸集發布就業崗位600萬個以上。
醫保服務大廳方便市民辦理業務(江蘇省醫保局供圖)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醫療保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江蘇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紅紅表示,醫保部門將堅定信心,聚焦多辦實事、再上水平,持續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滿足群眾多層次保障需求。
今年醫保部門將鞏固完善三重保障機制,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健全防范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優化“江蘇醫惠保1號”保障功能,完善醫保支持生育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健全醫保服務網絡,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更多的“一件事一次辦”,提升群眾在醫保領域的獲得感滿意度,為共同富裕作出醫保貢獻。
2025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項鳳華 楊曉冬 王益 李娜 趙丹丹 徐曉安 葛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