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大地回春。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江蘇的代表委員反響熱烈,紛紛表示備受鼓舞、信心滿滿,大家結合工作實際,暢談切身的感受與期盼,將以飽滿的精神、高昂的斗志,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善作善成,積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獻計出力。
信心更足,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科技創新更有動力”“極大地鼓舞了科研攻關的干勁”……多位代表委員對“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感觸深刻。
△蔣鵬舉委員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深感江蘇‘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的使命之重、行動之迫。”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常州市委會主委,常州市政府副市長蔣鵬舉表示,將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緊扣總書記強調的“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以科技、產業、制度“三位一體”抓創新,通過“四鏈融合”破解創新難題,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
△金石委員
“總書記強調‘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我們要在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實踐。”全國政協常委、東南大學副校長金石表示,當前,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高等學校與高新區協同發展等一批創新舉措正在江蘇加速推進落地。東南大學面向科技與產業發展最前沿,要發揮高校所長,切實依托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等新型載體,充分發揮強勢工科的學科優勢。同時面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超常規布局學科專業,不斷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強化學科交叉,著力重構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各環節,加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前沿研究,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范作出高校貢獻。
干勁滿滿,推動創新產品盡早落地
△王春香代表
“總書記強調,要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這為我們科技創新增加了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春香說,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崛起,從“跟隨”到“引領”離不開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作為分子檢測試劑企業,我們實現了產業鏈自主可控,關鍵原料逐步替代進口。”未來將借助人工智能重構研發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出創新思路和方法,打造具有科技創新特色的產品,讓創新產品盡早落地,應用到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中。
△張春生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春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是創新主體,他們將堅持做強企業研發中心,搭建“1+X”院企創新聯盟,密切與系統內研究院、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產業鏈相關企業開展科研交流,形成更加緊密高效的“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同時,因企制宜打造專精特新產業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施衛東委員
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通大學教授施衛東表示,將緊緊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繼續深耕科研,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四個面向”,積聚力量強化基礎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中展現高校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使高校智慧成為服務社會發展的創新引擎。
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
△陳澄代表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備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淮劇博物館演員、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陳澄表示,作為文藝戰線的一名老兵,選擇一份所熱愛的職業,非常幸運。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她始終熱愛舞臺,忠于創作,在每一部作品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積極探索。“江蘇作為文化大省,擁有眾多劇種。”陳澄認為,地方性演員今后應該在各自的陣線上拼搏努力,取長補短,繼續前行。“我希望創作出大家喜愛觀看、能夠留得住的經典作品。”
△吉蘭芳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金湖縣供電分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五級專家吉蘭芳表示,作為基層電力員工,她深刻體會到創新的重要性,見證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我將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力爭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電力服務,助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于麗婕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云港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新浦汽車總站副站長、“雷鋒車”手于麗婕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做交通保障的參與者,更要做雷鋒精神的傳播者。為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為實現共同富裕和城鄉文明建設貢獻交通人的力量。”
△李楠楠代表
“作為一名來自養老護理行業的代表,我將不忘初心,干好本職工作,用愛心、耐心守護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區美適心福愛護理院護士長李楠楠表示,她將繼續聚焦養老護理行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帶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到養老服務隊伍中來。
將急難愁盼列入工作清單,一項項落實好
△邱華康委員
“總書記指出,要在堅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南水北調水源安全等方面盡職盡責。”全國政協委員、淮安市副市長邱華康表示,淮安作為農業大市、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將承擔起這份職責,一方面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產量不低于98億斤;另一方面通過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和現代化灌區建設、先進實用農機裝備的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的大面積推廣,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
△李強代表
“我們要探索新的賽道,提高創新能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強說,農業創新要因地制宜,建立在當地的自然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上。
△李葉紅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盱眙縣天泉湖鎮杜山業盛鮮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盱眙石馬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李葉紅,今年計劃提交的建議與著力提升生態農業水平和太湖清淤底泥的合理利用有關。“我將把生態環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強調研,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為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環保政策提供支持。”
△姚路路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宿遷經開區三棵樹街道佟圩社區漁樵合作社理事長姚路路表示,她將把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作為使命,以農業新技術為有力杠桿,撬動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破思維定式,大膽突破創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我將持續探索、不懈奮進,力求為農業領域取得更大突破貢獻力量。”
△楊永代表
“總書記講到了要關注‘一老一小’問題,讓我更加堅定工作的信心。”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岐山村黨總支書記楊永說,做好農村養老工作,這是責任,也是義務。比如建立老年食堂,村里已經這么做了。“總書記講到江蘇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持續用力,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我們將把這些內容列入工作清單,一項項落實好。”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紅艷 徐蘇寧 盧河燕 劉偉娟 李娜 徐夢云 杜雪迎 裴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