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江蘇各地各行業黨員干部群眾第一時間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反響熱烈。
大家紛紛表示,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貫徹“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四個堅持”。這次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
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表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臺階。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江蘇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武星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共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江蘇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武星表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體現到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常州天寧區委宣傳部利用“寧曉理”數據感知平臺培育理論宣講員 天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全會強調,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和現代化建設能力。這讓我們使命倍增。”常州市天寧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馮徐波表示,常州市天寧區委宣傳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寧曉理”數據感知平臺,通過AI復盤、AI備課、AI管理,培育300多名理論宣講員,常態化宣講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理論宣傳新路徑,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深做實“七個聚焦”,不斷勇開先河蹚新路
“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全會提出“七個聚焦”的明確要求。
△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 園區供圖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虞越嵩說。下一步,園區將迅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主線,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錫通新實踐走深走實。“我們將深入推進蘇州自貿片區蘇錫通園區聯動創新區建設,高水平打造中新(南通)產業合作區、中奧蘇通生態園等載體平臺,努力在制度創新探索、資源要素流動等方面形成更多標志性成果。打造‘營商環境最高地’,聚焦企業所需、群眾所盼,輸出更多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不斷勇開先河蹚新路。”
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后,華利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昌倍感振奮。“會議傳遞出‘改革縱深推進、永不停步’的明確信號和強大決心,令我們深受鼓舞。”張文昌表示,公司將逐步建立以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為核心的產業鏈協同創新的生態,腳踏實地地培育新質生產力,將企業“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藍圖”。
《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
△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堯新社區黨委書記張林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有很多是關乎百姓生活的,包括就業、生育、養老等等。”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堯新社區黨委書記張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堯新社區入選住建部試點的“完整社區”。面對老百姓“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需求轉變,社區通過外立面更新、適老化改造、增設停車位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讓居民幸福感升級。接下來將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把社區各類配套設施進行整合,繼續推進5500平方米“睦寧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同時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以“居民議事會”“樓棟座談會”等形式,動員更多居民,積極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共謀社區發展新思路,變“單打獨斗”為“居民自治”。
凝心聚力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
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江蘇省工信廳生物醫藥產業處一級主任科員李立表示,省工信廳將加強生物醫藥集群和產業鏈培育工作,牢固樹立“企業思維、產業視角”,深入企業調研,及時跟蹤了解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問題,落細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促進全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博士生李龍澤
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讓我們青年科創人才信心倍增。”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博士生李龍澤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全會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細耘,用實際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他表示,我國5G通信技術世界領先,助力千行百業實現了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作為新時代青年,今后將跑好科技創新“接力賽”,在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6G試驗驗證與技術評估研究”等科研項目中,敢于創新、挺膺擔當,用一流的創新成果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月清
“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月清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積極參與江蘇文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為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智慧大腦”,還承擔了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研究篇的組織編撰工作,努力將以文化人、文以載道落到實處。面向未來,匯聚人才、傳承文脈、創造精品、講好故事、用好載體、創新機制,才能更加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激發新時代的文化創造活力,以中華文化新形態助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通訊員 尹迪 沈婷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紅艷 徐蘇寧 盧河燕 胡玉梅 于露 花宇 李夢雅 葛小林 陳云龍 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