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江蘇 > 正文
新春走基層|有一種年味,藏在這道“兆頭菜”里


 

年關又至,大街小巷的年味四溢,家家戶戶在準備著“年菜”。在常州人春節的飯桌上,必定有一道爆魚。年前的爆魚店門口,更是擠滿了購買爆魚的人群。這道爆魚為什么常州人“情有獨鐘”?1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常州中山門菜場,在這家經營了40多年的爆魚店里,探尋常州的年味。

 左師傅加工爆魚


手指探查魚肉酥嫩程度

早上5時許,天還沒透亮,左氏爆魚店的燈就亮了起來。隨著店鋪的幫工們陸續到來,大家各司其職忙碌起來。有的洗刷案臺,有的洗刷油鍋、漏篩,有的帶著大籮筐去采購新鮮的草魚、青魚、小黃魚。老板左青山旋開開關,點火熱鍋,老板娘則檢查秘制鹵汁,經過一晚上文火慢燒的鹵汁,鮮香四散。

 從油鍋中撈出的爆魚焦黃鮮亮


左青山今年已有81歲,說話聲音洪亮,精神矍鑠。他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員工們切割清洗草魚、青魚,安排先炸哪種魚。

“炸爆魚好不好吃,首先從斷魚塊做起,魚肉切得好不好,會影響口感。”別看小小的斷魚,記者嘗試了幾次,刀都卡在了魚骨間。好不容易斷開了,但魚肉斷面都是小碎肉,而不是師傅們斷出的平滑、粉嫩的魚段。

 排隊等著煎炸的魚段


左師傅笑著說:“一看就是平常不燒菜!這樣做會破壞魚肉的紋理。”說著,他挑了一條大青魚,鋒利的刀具從魚鰓處斜插,手掌用力敲下刀背,魚頭魚身就斷開,短短1分鐘,整條魚就被切成整齊的魚段。“幾十年了,一摸魚就能知道魚的骨脊在哪里,挑著接口處下刀,就輕松了。”

炸魚的過程更需要技巧和經驗。左師傅一邊示范著起炸爆魚,一邊向記者介紹著操作要點。“油溫有200多度,魚肉下鍋,千萬不能動,不然魚肉就會散。等到它們微微浮出油面,就要翻身了。”

 左師傅用手指探查爆魚酥嫩程度


只見他用大漏篩將魚段撈出,左手食指、中指快速觸碰下大漏篩里滾燙的魚段,又很快把魚段翻個面沉入油中。接著又幾次撈出魚段,手指多次探查魚肉酥嫩程度。等到魚段肉眼可見焦黃透亮,左師傅喊著聲:“出鍋啦!”在旁負責浸鹵汁的員工用漏篩護著魚段全部沒入大盆湯汁中。魚段發出“滋滋滋”的聲響,很快吸滿鮮香的鹵汁。

記者嘗試著炸魚,發現要將滿滿一漏篩魚段穩穩當當放進油鍋里,做到不濺油不散形,還是頗費臂力的。尤其是幾次出鍋觀察和探查魚肉的酥嫩程度,不僅需要單手握緊漏篩,更要不懼油溫和飛油。左師傅展示了他的左手,每一根手指都紅紅的。“我這是鐵手指,幾十年練出來的!”左師傅笑著說。

40多年做好一道年菜

“左師傅,我又來加工爆魚了!”家住紅梅新村的潘大姐拎來了一條大草魚,她慶幸地說:“今年特意早一點來,這次總不要排隊了吧?”左師傅看了看身后案板旁幾個裝滿魚段的簍子,安慰她說:“五六個下來就輪到你!”

 市民帶著鋼鍋來裝爆魚


在現場,有很多市民前來加工爆魚,有的甚至從十幾公里外的新閘、龍虎塘等地趕過來。潘大姐向現代快報記者描述往年的場景,“臘月廿六開始,門口都是要排百來米的長隊的。這次加工的爆魚是快遞給上海的親戚的,他們每年都打電話關照我采購。過兩天,我再來加工自己年夜飯吃的爆魚。”

爆魚,是常州人很日常的一種菜肴,既可以作為吃面的澆頭,也可作為宴席的冷菜。炸好的爆魚嫩香酥脆浸透鹵汁后吸足了鮮味,一口下去,皮脆肉鮮,令人回味無窮。前來加工爆魚的市民們告訴記者,春節里吃爆魚,一是意味著“年年有余”,二是爆魚的“爆”,有“發”之意,寓意吉祥。

 左師傅加工爆魚


左師傅說,他一開始炸爆魚只是做給家人吃。1987年開了家飯店,炸爆魚只是其中一道冷菜。到了1994年,他的爆魚已經名聲在外,許多人慕名而來,就為吃口他炸的爆魚。2009年,他參加了常州的“民星炒翻天”廚藝大賽,拿了冠軍,參賽菜肴里就有一道菜叫“怪味爆魚”。在他小小的門店墻上,掛了好幾張舊報紙,都是這么多年來報道他的新聞。

 剛出鍋的爆魚浸入鹵汁


左師傅說,春節前半個月,每天基本要加工上千斤魚,春節前一個禮拜,增加到兩千多斤。他們每天早晨5點就要起床,到晚上8點才能收工。“平時我們的油鍋是不會放到外面來的,臨到春節來買爆魚的人太多了,街道說有保護常州的年味,專門向城管部門申請,給我們批了一個月的室外經營。我們可以在店外放兩個電爐,用兩個油鍋來加工爆魚。”

左師傅有退休工資,一兒一女都有稱心的工作。子女們也都勸他可以退休了,但左師傅一想到好多老顧客都指望著他這個手藝,為年夜飯桌子上添個“年年有余”的好兆頭,他就不忍心歇下來。他說,“我忙一點也開心了。”

記者手記:舌尖上的年味,美味情意濃

土生土長在常州農村,記憶中的年味,帶著濃濃的鄉風土氣。是村里的魚塘起塘,大家把分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種魚裝進簍筐抬回家;是一起殺年豬,孩子們圍著灶臺,等著滋滋冒油的豬油渣趕緊出鍋;是跟著爺爺奶奶們趕年集,買上各種各樣零嘴;還是一放寒假就暗中準備著花燈,準備元宵游燈時能驚艷小伙伴……這樣的鄉土年味,我經常向我的孩子介紹著,他沒法體會,更多的感知卻來自于一道道年菜。

他記住了,爆魚,意味著“年年有余”,“爆”亦有發之意,寓意吉祥;普通的黃豆芽,在春節就變成了“如意菜”,事事如意; 芹菜,寓意勤快,只有勤勞才能有收獲;菠菜叫作“長壽菜”,也意味著新的一年,撥開云霧見青天,一切順利;啃個糖蹄,來年有個撓頭,撓是指往回賺錢的意思;三鮮肉圓湯,過年吃肉丸,團團圓圓;再來一份八寶甜飯,全家甜甜蜜蜜……在采訪中,左師傅依舊為這道年菜忙碌著,準備年夜飯的老人們費心地準備著年菜,身在異鄉的游子們也依舊惦記家鄉的年菜。我想,每一代人對新年的記憶,既來源于內心的幸福,也來源于縈繞在舌尖的滋味。那些各具特色的年菜,烙刻記憶深處,讓年味更加醇厚濃烈,一代代傳遞下去。

實習生 沈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葛小林/文 鄒嘉丞/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