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桃花塢木刻年畫、南京剪紙、秦淮燈彩……在迎接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之際,同為“世界非遺”大家族的眾多成員也紛紛捧出了各自的新作。
△桃花塢木刻年畫《巳時富貴》
“總把新桃換舊符。”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有著獨特的江南韻味,與天津楊柳青年畫齊名。從寫樣、雕版到套色印刷,手工藝人將年味從指尖融入梨木的肌理。一層一層一層,套印出江南人家的“年色”。蛇年年畫《巳時富貴》中,兩條蛇蜿蜒在聚寶的青銅鼎旁邊,元寶裝得滿滿溢出銅鼎,蛇身裝飾著錢幣紋樣,而作為點綴的蝙蝠、葫蘆、石榴分別有著福氣、福祿和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
△南京剪紙《富貴蛇》
“花寄手成春。”一把剪刀,幾柄刻刀,南京剪紙、常州金壇刻紙就能讓一張紅紙上綻放出繁花。剪紙藝人用巧思和熟稔的技藝,指尖生花。南京剪紙國家級傳承人張方林創作的蛇年生肖作品《富貴蛇》,兩條“蛇”蜿蜒交纏成“福”字的左右兩個偏旁,而蛇的身上綻放著一朵朵象征富貴的牡丹。
△秦淮燈彩蛇年生肖作品
“一夜魚龍舞。”春節是一個“超長待機”的節日,從除夕夜的“爆竹聲中一歲除”開啟,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才算完美收官。全國各地張燈結彩,南京秦淮燈彩便是極具代表性的非遺之一。“不到夫子廟等于沒過年,到了不買盞燈等于沒過好年。”秦淮燈彩江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曹真榮的蛇年花燈作品,將每一盞蛇燈都凹成“8”字造型,諧音“發”,討口彩。
△南京云錦《金蟒招財》
“錦瑟年華誰與度。”南京云錦博物館今年創作了《金蟒招財》,紋樣來源于云錦傳統蟒袍中的四爪金蟒,將金蟒的形象卡通化,加入了招財元素,比如金幣、元寶等,整體吉祥喜慶。蛇被稱為“小龍”,也是龍的原型之一。在中國傳統紋樣中,蟒紋形似龍紋,寓意吉祥。南京云錦,從曾經的皇家御用貢品,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裝點服飾、家居的“點睛之筆”,更是頻頻登上國際時尚舞臺,驚艷眾人。
△小朋友提著花燈過年
普通人家“忙年”從臘月開始,而年畫、花燈等非遺守藝人的“忙年”,從年頭就開始,設計、打樣、創作,只等春節閃亮登場。
世界的非遺,世界的春節,就是這個味兒。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靜妍/文 錢念秋 吉星 趙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