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近期,太湖流域國家濕地生態定位站觀測人員周敏軍和解彤彤在太湖(鎮湖段)開展鳥類監測時,記錄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秋沙鴨,數量高達1200只。現有資料顯示,如此多斑頭秋沙鴨聚集的情況在國內相當罕見,據估算這個數量已占全球斑頭秋沙鴨總數的4%。
△斑頭秋沙鴨群
斑頭秋沙鴨又名白秋沙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34至45cm,雄鳥體羽白,眼先和眼周黑色,成塊斑狀,如同黑眼圈,被稱為“熊貓鴨”;雌鳥體羽灰褐色,頭栗色,臉頰至喉部白色。斑頭秋沙鴨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的湖泊、江河等濕地,在蘇州地區為不常見的冬候鳥。
△斑頭秋沙鴨(雄鳥和雌鳥)
周敏軍和解彤彤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根據觀察,今年冬季期間,蘇州的斑頭秋沙鴨記錄比往年更多。“當天中午,我們來到了太湖(鎮湖段)的西京灣附近,在一高處開闊地架好單筒望遠鏡來掃視湖面。在鏡頭里我們看到遠處水面上的很多黑點,仔細看發現主要是白骨頂、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羅紋鴨。隨后,有一群白點混著黑點出現在視野里,它們頂著風極速劃水,時而還會潛水,除了少數是紅嘴鷗外,其他不像是常見的野鴨。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白點頭上和臉部有黑斑,正是我們此次尋找的斑頭秋沙鴨雄鳥,而黑點的臉頰白色,是雌鳥。通過現場計數,共統計到斑頭秋沙鴨的數量達1200只。”
1200只斑頭秋沙鴨是什么樣的數量級?根據EAAF水鳥種群估算,斑頭秋沙鴨在全世界數量為25000至35000只,1%的標準為300只,這樣一來,在鎮湖觀察到的斑頭秋沙鴨數量約占全球總數的4%。《長江中下游水鳥調查報告2015》顯示,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調查發現斑頭秋沙鴨數量僅為804只,而單點最多的是安徽大官湖(424只)。因此,如此大群的斑頭秋沙鴨在國內相當罕見。
根據國外相關權威網站對斑頭秋沙鴨習性的描述:“在繁殖季節之外,該物種高度群居,以小群或大群的形式出現,通常不超過100只,盡管在遷徙期間可能會在主要遷徙通道水域形成更大的聚集,并且在冬季記錄到超過10000只的群體。”可見1000只以上的斑頭秋沙鴨聚集在國際上也是很少見的。
△2016年太湖里群飛的斑頭秋沙鴨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并不是太湖地區第一次記錄到如此大群的斑頭秋沙鴨。2016年12月24日,觀測人員在距離鎮湖不遠的太湖烏龜山監測水鳥時,記錄到了多達1500只斑頭秋沙鴨種群。盡管尚無穩定的越冬種群,但此次時隔九年后再次出現,也證明了斑頭秋沙鴨的出現并非偶然,即其對太湖濕地棲息地具有依賴性。相關單位加強太湖濕地水鳥的監測和保護,對斑頭秋沙鴨等關鍵物種的保護具有深遠的影響。
圖片來源:周敏軍、張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