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玉玲 記者 李子璇)“李老先生,您回家以后感覺咋樣?”“我很好,一次手術摘掉兩處腫瘤,非常感謝你們啊!”
3月13日上午,打完隨訪電話的護士小張格外高興。這標志著,在淮安市一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吳昆博士同消化科、肺外科團隊緊密協作開展的首例熒光腹腔鏡顯影導航(FIGS)結腸癌根治術及淋巴結精準清掃同期腸癌肺轉移灶切除術取得圓滿成功。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李先生74歲,因肺部感染于2月16日到淮安市一院就診,CT檢查發現右上肺部腫瘤,穿刺活檢提示腺癌,免疫組化結果考慮腸道來源,腸鏡及活檢病理提示乙狀結惡性腸腫瘤,PET-CT檢查見乙狀結腸壁增厚,伴糖代謝異常增高,右肺可見轉移灶。
患者診斷為結腸癌肺轉移,且肺轉移灶位于右肺外葉,單發轉移,肝臟及其他臟器未見轉移灶,可行R0根治性切除。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心肺功能良好,可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同期胸腔鏡下肺轉移灶切除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2月22日,醫院成功為患者施行了手術。
吳昆博士介紹,近年來,近紅外熒光顯影技術在外科領域蓬勃興起,在此技術引導下的外科手術稱為熒光顯影導航手術(FIGS)。FIGS在結直腸手術中的應用范圍包括:淋巴結繪圖定位,轉移病灶的示蹤,判斷吻合腸管血供。熒光腹腔鏡顯影導航技術在結直腸腫瘤診斷及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可以協助結直腸腫瘤定位、對結直腸癌淋巴結精準示蹤、協助分辨不同組織、實時評估吻合口血運,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吲哚菁綠-ICG(熒光顯影導航的顯影劑)聯合核素、單光子發射CT等其他示蹤方法的應用為提高陽性淋巴結的檢出率提供更可靠的手段,從而實現結直腸癌更個性化、精準化的外科根治手術。該項新技術的推廣有助于術者對結直腸腫瘤診斷及治療的把握,從而改善病人預后,使病人獲益。
淮安市一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吳昆博士在科主任陶國全教授的領導下,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并積極用于臨床實踐。該院在國內較早運用FIGS技術用于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根治手術。通過熒光顯影,將普通光下無法看到的微小病灶或淋巴結轉移呈現在醫生的視野之中,為手術增加了“北斗導航”,可以使得手術更安全、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