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通訊員 曹冬 記者 曹德偉)“能夠成為孔子學院志愿者教師,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期待通過參與教學和文化推廣活動,讓更多外國學生了解中國,熱愛中國文化。”
宗心雨是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2023級碩士研究生,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她積極報名并于今年4月被成功選為江蘇大學與塞爾維亞尼什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志愿者教師。在參與一系列崗前培訓和準備工作后,今年11月,她正式到崗工作。
心懷熱愛,奔赴遠方
到崗后,宗心雨第一時間投入教學工作,承擔了2個初級漢語班的教學任務(wù)。探索前行、挑戰(zhàn)自我,謙虛謹慎、求知若渴。
“漢語教學與語文教學還是有區(qū)別的,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備課,向前輩老師請教,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shè)計,力求將漢語課上出新意、上出趣味。”
熱愛是一切的動力,無論是教學上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適應(yīng),都因熱愛中文和中國文化而變得不再艱難。每當學生用蹩腳卻充滿熱情的漢語向她問好時,她都感到無比高興。
多才多藝,發(fā)光發(fā)熱
除了認真開展教學工作,宗心雨積極投身中國文化的傳播。在孔子學院舉辦的各項活動中,經(jīng)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在一次參觀貝爾格萊德文化中心的活動中,她發(fā)揮特長,向?qū)W生介紹中國古典樂器,教他們嘗試彈琴,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很多學生都對中國文化表示出贊嘆和喜愛。
她積極與當?shù)貙W生和同事互動,學習當?shù)氐恼Z言和文化,拓寬了國際視野。過程中,她明白,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是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教學也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思想和文化的碰撞。
陽光開朗,收獲成長
遠赴塞爾維亞,宗心雨克服了許多挑戰(zhàn),包括語言表達、文化差異以及起初面對海外課堂的緊張。但是她樂觀開朗,勇于面對。她利用空余時間和孔子學院的圖書資源,拓寬知識面,提升英語水平。
擔任孔子學院志愿者教師,不僅是一次教學的旅程,也是一次文化的探索和心靈的成長。“這段經(jīng)歷讓我理解了‘教育無國界’的深意,提升了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yǎng)了自己的獨立性與團隊合作能力,也讓我堅定了在漢語教學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的信念。”宗心雨說,雖然這段旅程會充滿挑戰(zhàn),但她相信也會充滿溫暖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