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登云與學生互動交流。
吳登云講述自己在新疆的難忘故事。
11月9日至12日,一位精神矍鑠的白發老人緩緩走進了揚州大學、高郵中學、高郵市汪曾祺學校等地,他就是“白衣圣人”吳登云。作為幾所學校的杰出校友,吳登云經常不遠萬里地從新疆回到母校,與年輕一代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此次返鄉,吳登云參加了揚州大學醫學院“吳登云班”的交接儀式并作講座。他將進疆工作60周年紀念獎牌贈與高郵中學和高郵市汪曾祺學校,并為兩個學校畢業班的學生們送上祝福。
新聞資料
吳登云,高郵人,1963年從揚州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后,報名支援邊疆建設,奔赴被稱為“萬山之祖”的帕米爾高原,將自己的青春投入到邊疆醫療事業中,在新疆烏恰縣一干就是幾十年。1999年,吳登云的事跡被中宣部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了報道。
1999年7月3日至18日,本報記者遠赴“萬山之祖”的帕米爾高原,對揚州老鄉吳登云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在中國最晚送走太陽的地方,整整15天的采訪,記者和讀者一道尋訪、一起感動。
遠赴新疆工作61載鼓勵學生支援新疆
吳登云,這位來自揚州高郵的醫學前輩,曾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政協副主席、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等職務,現任烏恰縣人民醫院名譽院長,門診外科診療專家。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烏恰的少數民族人民更是尊稱他為“白衣圣人”,新疆的干部們將他與孔繁森齊名,稱他為“活著的孔繁森”。
9日,在給揚大作的講座中,吳登云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遠赴西陲工作、生活的故事。1963年,為響應黨的號召,他前往烏恰縣工作,這一去便是61年。61年風雨兼程,一位語言不通的揚州青年逐漸成長為騎術一流、醫術精湛的“馬背醫生”;61年彈指一揮,白衣青年肩負著患者的希望與醫者的使命,蛻變成為“白衣圣人”,現如今依舊堅守在前線。在談及新疆的風貌時,吳登云如數家珍,他說新疆的土地廣闊、物產豐富、人民熱情而樸實……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新疆深沉的愛。
“這里最缺乏的就是醫學人才。”吳登云感慨地說道。他見過許多生命因為交通不便或儀器簡陋無法及時接受治療而隕落,所以,他為自己在新疆的事業制定了三個目標,并早已圓滿完成。這三個目標便是治病救人、培養少數民族的醫務人員、建立醫院。作為民族團結的領跑者,吳登云鼓勵揚州大學的學生們積極響應援疆政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聽了植皮救人的故事 臺下學生忍不住紅了眼眶
61載,吳登云始終以孺子牛般的赤誠為當地的各族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真諦。他在講座上分享了一則治病救人的例子:1972年春,兩歲半的孩子穿著棉夾子不慎跌在火爐旁,待在外擠羊奶的母親回來后,發現孩子已嚴重燒傷。考慮到孩子燒傷程度嚴重,搶救成功的概率很低,吳登云所在的醫院建議孩子的父母帶孩子去更大的醫院治療。然而,最近的大醫院也在140公里以外。看著危在旦夕的幼童,吳登云于心不忍,他向孩子父親說明情況后提議自己可以來做手術。面對創面修復的難關,吳登云廣泛搜集資料,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方法——在傷處覆蓋小塊的自身的皮膚,大塊的他人的皮膚。
看著手術臺上兩歲半的孩子,吳登云想,如果這個孩子活了下來,二十年后他會是個健壯的小伙子,三十年后他或許會家庭美滿 。想到這,吳登云堅定地做出了決定——從自己身上取皮做手術。他自行注射麻藥,用簡陋的剃須刀從自己大腿和小腿處取下了13塊皮膚,拼湊成手掌的大小。最終,他拖著麻醉的雙腿為幼童進行了手術。
這則植皮救人的故事激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吳登云還分享了很多他與死神交手的故事:免費救助膀胱破裂幾欲輕生的女孩,給予她生的希望;在因無親屬簽字而不能展開手術的時候,主動承擔手術風險,救助嚴重胃出血休克的工人……他的事跡牽動著在場所有師生的心弦,會場上不乏有學生感動落淚。
講座結束后,揚大一名“吳登云班”的學生說:“盡管我對吳老的事跡諳熟于心,但當我親眼看到老先生,聽到他的故事時,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用‘愛崗敬業、情系患者、精益求精、甘于奉獻’的吳登云精神來勉勵自己,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醫學人才。”
重回母校充滿感激 他的精神感染師生
高郵市汪曾祺學校有一座以吳登云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承載了母校師生對他的敬重與贊譽。11月11日,吳登云來到高郵市汪曾祺學校,與學校九(16)班學生在登云樓下合影留念,并鼓勵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珍惜學習機會,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11月12日,在高郵中學,吳登云參觀了學校的登云大道,看到了竹林廣場上自己的塑像,回憶起自己當年的求學生涯,他充滿對母校的眷念與感激之情,并為母校的蓬勃發展感到欣慰和自豪。他為母校題詞“百年傳承 服務人民”,祝愿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杰出的人才。
“希望同學們堅定人生理想,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勇擔時代賦予的使命。”吳登云在高三教學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同學們加油鼓勁,并祝他們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高三(1)班一位學生在聽完吳登云的事跡后說:“吳老先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他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用他的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