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在江蘇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兩項特等獎!該活動是江蘇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類別最全、影響最廣的中小學生藝術賽事。歷經市級評選推薦、省級評選和現場匯報展評,南師大附校最終在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成果展評中榮獲“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特等獎”和“中學班級合唱特等獎”。
校園“開心符號”——工作坊照見最美的自己
據學校分管美術教學的校長靖雷介紹,學校創建的“旺旺旺”創意科技紙塑工作坊經過多年實踐和創新,創建了科學完備、系統全面的五階課程體系。通過108周的大概念、大單元、大美術課程的設計,形成了多師資、多學科融通的創意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工作坊運用AI智能交互技術、3DMAKING技術、3D打印技術、無人機控制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語言編程技術、永動機發電原理、磁懸浮原理和太陽能發電原理等,激發學生對科技的熱情。
圍繞小狗創意主題,在工作坊老師們的指導下,學生們最終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作品。他們用16種材質、40余種制作手法、600余個組合,最終創作出小狗作品1000余件,僅小狗品種就有30多個。“通過主題、科技和創意,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輕松、歡快的環境,讓孩子們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不僅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也展現出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魅力。學校的工作坊既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開心符號,也通過藝術與科技照見學生最美的自己。”
在娓娓歌聲中展示民族音樂魅力
在本次合唱展演中,學校班級合唱團帶來了兩首由獨唱聲樂作品改編的合唱作品——《喀什噶爾女郎》和《楊柳青》。結合獲獎作品,學校音樂組負責人王璐老師介紹:“這兩首作品獨具韻味而又風格迥異,在娓娓歌聲中展示民族音樂魅力。《喀什噶爾女郎》是一首極具新疆維吾爾族風格的作品,特點鮮明,節奏流暢,以情帶聲表現了濃郁而又神秘的新疆風情。第二首作品《楊柳青》則是一首極具江蘇地方特色的民歌,以方言表演帶來不一樣的舞臺效果。合唱團以優秀的藝術素養和極富感染力的舞臺表現,獲得現場一致好評并榮獲中學班級合唱組特等獎。”
藝術審美教育貫穿于常規課程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自1999年建成以來,秉承“為人的成長創造最大空間”的辦學理念,著眼學生的個性成長與終身發展,將培養學生擁有高尚情操、高遠志向、高雅舉止、高貴氣質作為教育追求。南師大附校將藝術審美教育貫穿于常規課程中,成為學生的必修課,讓藝術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絢爛的校園時光,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談及學校的美育特色,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長陸春懷介紹,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美育方式與路徑。以藝育人,以美育人。學校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在多個維度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南京市高中美術課程基地”“南京市美育浸潤課程基地”等榮譽稱號。學校將美的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使學生內心得到充實,激發了他們對各學科的濃厚興趣,最終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自我成長的內驅力。“堅持做真教育,讓美育貫穿教學體系全過程全方位,美潤人心,桃李成蹊,守護每一朵藝術蓓蕾盡情盛放。”陸春懷說。
通訊員 楊楠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惠勤 戴明夷
(校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