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兇險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警方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警動員、全力以赴,又一次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勇毅向前,與病毒較量。
維護秩序、協助封控,服務群眾、扶危濟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藏藍身影”。疫情防控一線,廣大民警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譜寫“警愛民、民擁警、警民魚水情深”的樂章。
“這個時候,警察必須往前沖!”
今年50歲的趙凱,是海淀分局甘家口派出所第四社區警務隊甘東社區民警。在社區發生疫情后,趙凱便“扎”在了社區:“這個時候,警察必須沖在前面!”
“趙警官,我孩子給我網上買的藥送不進來,怎么辦啊?”
“趙警官,我買的嬰兒用品運不進來。”
趙凱所管轄的社區被臨時管控后,居民網上購物量激增,快遞員又無法進入小區,一時間大量的快遞堆積在管控區卡口處。接到群眾反映的情況后,趙凱急群眾之所急,配合社區工作人員變身“送貨員”,主動承擔起了為群眾送藥、送快遞的任務。從管控卡口到居民樓還有近500米的距離,趙凱找來一個塑料箱綁在電動自行車后座上裝快遞,后又想辦法借來一輛快遞三輪車增加“運力”,努力緩解快遞積壓的問題。最多的一天,趙凱跑空了兩塊電瓶,運了三十多趟快遞。烈日下,他身上的警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西三旗派出所社區民警周慶為居民服務。海淀公安分局供圖
在二十余公里外的觀林園小區,因小區內出現確診病例采取封控管理,海淀分局西三旗派出所社區民警周慶格外忙碌。不論刮風下雨,周慶始終與街道工作人員在一起,全力保障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通過設立無接觸領取點,減少人與人接觸,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社區管控后,如何領取辦理完結的戶籍“準予遷入證明”,一時讓社區居民連先生犯了難。周慶了解情況后,幫助他辦理了相關手續,親自將“準予遷入證明”送到了連先生手中。拿到證明的連先生說:“無論什么時候有需要了,周警官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幫我們解決困難,有周警官在我們就放心了!”
因為這場疫情,讓周慶原定四月底去切除結腸息肉的計劃一推再推,但他并不在意:“我可以再等等,但疫情等不得!”
緊急時刻,“警察藍”在身邊
朝陽民警馬占富為摔倒老人提供幫助。朝陽公安分局供圖
5月25日是朝陽區全域核酸篩查日。上午10點,常營派出所民警馬占富正值守在萬象新天核酸檢測點,突然聽到不遠處群眾的呼救聲:“有人摔倒了!”
馬占富迅速跑過去,看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經了解,76歲的趙老先生做完核酸采樣往回走時,沒留神摔倒了。圍觀群眾要撥打120急救電話,但其老伴兒執意要先聯系兒子,再帶他去醫院。
看到老人左腿從胯部開始已經扭曲,無法動彈,馬占富勸說兩位老人:“這么大歲數摔倒可不是鬧著玩的,自行移動容易引起二次傷害。”隨后,他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疏散了圍觀群眾,還從車里拿來一把遮陽傘為老人遮擋陽光。
半小時左右,醫務人員趕到現場。在急救醫生的指導下,大家合力將老先生抬上救護車,及時送往醫院。
不僅在核酸檢測現場,“警察藍”更是封控區、管控區居民的“解難人”。前不久,一通電話打進了朝陽區十八里店派出所。“民警同志,請幫幫我吧。我懷孕了,現在身體很不舒服,我想去醫院,可現在我住的單元封控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了……”電話那頭,市民陳女士焦急地告訴民警。
在核清陳女士的具體信息后,正在封控區外圍值守的副所長王超火速趕往陳女士家樓外。同時,派出所所領導與疾控、街鄉等部門進行了對接,詳細說明情況并按照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要求和流程為陳女士就醫進行協調。
可在這時,陳女士的身體狀況已不樂觀,加之當日北京天氣驟變,陰冷的降雨導致氣溫大降,每多等一秒鐘,陳女士都有可能出現不測。在兄弟單位和街鄉的大力幫助下,經過緊急磋商,決定馬上帶陳女士就近前往婦產醫院就醫。
王超二話沒說,當即迅速變身“大白”,對警車全車做好消殺,與一位女性社區工作者合力,將陳女士扶上警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全速駛往醫院。不到十分鐘,警車便趕到了醫院,兩人把陳女士安全交到了醫護人員手中。直到這一刻,王超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第二天,經王超回訪陳女士,目前陳女士已接受治療,身體狀況良好。陳女士對派出所“警大白”以及所有幫助其就醫的工作人員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上陣“父女兵”,攜手戰疫情
張宏偉和張倩楠父女并肩執勤。通州公安分局供圖
“爸,吃完飯記得把藥吃了。”每次到父親執勤點送餐的時候,張倩楠都不忘叮囑一下。“知道了。你工作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好防護,把口罩戴好。”簡單對話后,張倩楠便匆忙趕往下一個點位為其他戰友送餐。
這是一對抗疫戰場上的父女兵。父親張宏偉是通州分局于家務派出所民警,女兒張倩楠是通州分局經偵支隊民警。
作為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張宏偉2020年5月做完手術后便從派出所政委的崗位上退到“二線”工作。今年4月,通州區于家務鄉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于家務派出所轄區內部分地區被升級為疫情中風險地區。張宏偉主動請纓前往一線,遞交請戰書后,便承擔起東垡村核酸檢測點秩序維護和轄區一封控區外圍勤務任務。
張倩楠去年6月剛剛入黨,在得知通州分局抽調機關職能部門民警支援基層的消息后,便主動向黨支部申請到基層支援防疫工作。起初,黨支部考慮到防疫工作比較辛苦,打算安排其他男同事支援,但在她的再三堅持下,黨支部最終批準了她的請求。在組織統一安排下,她被分配到于家務派出所,和父親并肩作戰。
“既然決定來基層支援,就要到疫情防控的前線去。”制作勤務安排表、維護核酸檢測點秩序、為封控管控區執勤民警送餐……來到支援崗位后,張倩楠每天不停地奔波在封控區、管控區、核酸采集點,晚上就住在派出所宿舍。與父親并肩執勤,讓她多了一份力量和幸福。
每天六點起床,七點準時到轄區的核酸檢測點,開始一天中的第一個勤務。九點核酸點勤務結束后,直接到轄區封控區繼續開展工作,一直到下午六點,這是疫情期間張宏偉的工作軌跡。每日早出晚歸,午飯也只能在警車上解決,但“老政委”沒有抱怨,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守。
“以前我總是不理解,爸爸為什么總在忙,總是不回家。現在我終于理解了。”自打張倩楠記事起,父親張宏偉就總是在忙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她。支援的這段時間,是這么多年來父女相處時間最久的日子。每天風餐露宿的勤務,張宏偉最期盼也是最開心的就是女兒送餐和與她并肩執勤的時候。
“停擺”的她,依然在戰疫一線
朝陽門派出所民警崔艷梅。東城公安分局供圖
今年50歲的崔艷梅,是東城分局朝陽門派出所的民警。4月29日一大早,她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踏出家門,準備去單位上班。快到小區門口的時候,社區干部告訴她,小區被確定為封控區,所有人員不得外出,必須居家隔離!無奈,她向單位說明情況,開始居家隔離。
這次面對突然的居家隔離,崔艷梅還真是不適應“悠閑的生活”。她和女兒看到社區防疫人員每天忙得手腳朝天,內心頗為感動和不忍!居家的第三天,崔艷梅得知小區需要志愿者,她便和女兒第一批報了名,主動承擔起社區志愿服務工作。
崔艷梅和女兒每天早起就去參加社區志愿者服務團隊例會,第一時間領取工作任務,馬上投入工作。每天早上七點開始維護核酸檢測秩序,下午三點為居民們發放從社區醫院開回來的藥……主動上門為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幫助居家隔離人員倒垃圾、接快遞,協助防疫工作人員開展隔離工作,協助登記采集人員信息……
平時在朝陽門派出所,崔艷梅就是一名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孺子牛”。每天除了治安、內勤等工作外,崔艷梅還負責朝陽門派出所的檔案管理和查詢。公安檔案類目繁多,量大龐雜,在她的整理下,數萬冊的檔案井井有條,朝陽門派出所檔案室被其他單位公認為是分局的檔案管理標桿。每天來派出所查詢檔案的群眾少則十幾人,多則數十人。崔艷梅每次都耐心地找檔案、翻底檔、查卷宗。因為她知道,來查閱檔案資料的群眾,大多都是遇到了現實困難,她一定竭盡所能地為群眾解決。
十八般武藝齊上陣,反詐戰線不松勁
民警在維護秩序的同時開展反詐宣傳。海淀公安分局供圖
“疫情期間,大家在家網購變多了,冒充客服退款類的電信詐騙不容忽視!”周威在總結近期詐騙案例后,和同事交流了這樣的經驗。
一年前,周威經過培訓,成為海淀分局甘家口派出所的一名反詐勸阻員。一年時間里,他每天都在和看不見的騙子們斗智斗勇,向老百姓苦口婆心地普及防騙知識,攔截勸阻電信詐騙,挽回群眾損失,平均每天都要接打400個電話。不讓群眾被騙,是他和同事的共同愿望。
5月5日20時許,周威接到分局反詐中心預警信息,事主李女士正在遭遇電信詐騙。周威多次撥打李女士的電話,但一直打不通。他靈機一動用自己的手機編輯了一條短信發給李女士:“您好,我是反詐中心勸阻員,請給我回電話或者接聽96110電話。”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晚21時許,李女士終于給96110回撥了電話。周威趕緊向她表明身份,詢問其是否接到陌生電話、是否匯款。原來,李女士確實接到了一個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電話,稱其購買的商品因為疫情原因快遞丟失,要對李女士進行“賠償”,還特意“叮囑”李女士不要接聽96110的電話,李女士便將96110加入了黑名單。直到收到周威發來的勸阻短信,李女士才反應過來是遇到了電信詐騙,幸好還沒有和騙子有任何交易。
“現在疫情防控正是緊要關頭,我們反詐戰線也不能松勁,一定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周威說。
同時,海淀分局的民警們還在核酸檢測現場見縫插針地開展防電詐宣傳,印制張貼“反詐兩米線”、發放防電詐宣傳材料、指導安裝“全民反詐”APP、循環播放反詐口訣……大家十八般武藝齊上陣,為轄區百姓筑起一道牢固的反詐“堡壘”。
當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也許,社區會被封控,但愛與責任不會封控。特殊時期,警察不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警察藍”在。那身溫暖的藏藍色,會一直守護著首都市民,直到陰霾散去,陽光遍野。
- 熱點
- 2022-05-26 16:44:28
- 熱點
- 2022-05-26 16:42:41
- 熱點
- 2022-05-26 16:42:13
- 熱點
- 2022-05-26 1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