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至,農事忙。眼下,部分麥區已經開始收獲,“三夏”生產在全國逐步展開。“春爭日,夏爭時”。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如此關鍵的農時季節,抓實抓細夏收夏種夏管各項工作,再奪夏糧豐收,確保顆粒歸倉,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對保供給、穩預期、增信心意義重大。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關系到我國14億人口的飯碗,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只有全力奪取夏糧豐收,端穩“中國飯碗”才更有底氣。
下好惠農政策“及時雨”,筑牢“因事為制、對癥下藥”的堅實基礎。今年的夏糧生產面臨不小的挑戰,5個省市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冬小麥晚播面積占了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苗情長勢復雜。面對挑戰和困難,農業農村部前期抓好田間管理,促弱轉壯;中期抓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控;后期重點開展“一噴三防”,這些舉措有效彌補了小麥晚播的影響。此外,中央財政在先前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的基礎上,于近日再次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100億元,支持夏收和秋播生產,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一場場政策“及時雨”,不僅有力推進了農業生產與發展,也為農企和農民紓困解難,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依靠智慧農田“新農具”,強化“藏糧于技、興農于技”的科技支撐。耕地有限,技術無限,高科技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在安徽淮北,當地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開展春管工作,地里的苗情、蟲情、墑情一目了然;河北邯鄲邱縣組織40余臺植保無人機在7個鄉鎮同時開展高效藥、肥一體噴灑飛防作業,全縣24萬畝小麥“一噴三防”實現全覆蓋;山東省農科院的專家在無棣縣小泊頭鎮查看鹽堿地小麥長勢,為麥田后期管理“支招”,助力夏糧豐產豐收……我們要讓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科技在田間大顯身手,讓糧食生產與科學技術、數字經濟實時接軌,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農業體系發展,讓每一寸耕地都能成為豐收的沃土。
暢通夏糧收購“活水渠”,實現“銷路不愁、農民富裕”的美好愿景。農民是農業的主體,“糧出手,錢到手”,農民種糧才更加積極。今年夏糧收購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山東、江蘇、河南等主產省建立完善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等主產省加快騰倉并庫,真正做到“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 農民的“錢袋子”鼓不鼓,始終是衡量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和成色的最重要指標。只有暢通糧食產銷渠道,保障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保持糧食市場平穩運行,農民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經濟社會才能更穩定發展。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穩定器”“壓艙石”,而奪取夏糧豐收是打響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場硬仗。各地區只有將各惠農政策落細落實,用先進科技護航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才能收獲沉甸甸的豐收季,“中國飯碗”才能端得更穩。(文/錢春妮 圖/朱鵬智)
- 熱點
- 2022-05-28 15:32:38
- 熱點
- 2022-05-28 15:31:09
- 熱點
- 2022-05-28 15:29:22
- 熱點
- 2022-05-28 1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