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孩子,在本該享受家庭溫暖的年紀,不得不過早地面對生活的困境。困境兒童更需要社會的救助和愛護。截至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南通市共有困境兒童8469人。如何呵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為他們撐起愛的藍天?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記者進行了采訪。
沈雪梅 龔秋瑾攝
保護觸角不斷延伸
“謝謝你們提醒,還多次上門幫忙整理申請材料,娃兒才能享受到救助政策的福利,減輕了我們家庭負擔。”5月29日,在南通開發區世家花園困境兒童蓮蓮(化名)家中,她的父親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不停道謝。
去年,南通開發區世家花園社區開展困境兒童全域排查。“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蓮蓮智力二級殘疾,去年才將戶口轉到南通,根據政策,可享受重殘兒童的相關保障。”開發區世家花園工作人員李威告訴記者。現在,蓮蓮每月可享受1242元的生活保障。
“困境兒童是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尤其是那些徘徊在救助政策邊緣的困境兒童,更需要社會的及時救助與關愛。”南通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處長包國祥介紹,近年來,南通對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觸角不斷延伸,主動發現機制不斷完善。變“被動審批”為“主動發現”,確保困境兒童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幫盡幫。今年以來,南通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病重殘兒童4138余人,共計發放基本生活補貼約2837.95萬元。
關愛之家服務3萬人次
5月29日,在崇川區虹橋街道虹南社區的“兒童關愛之家”活動室內,孩子們圍在美術老師劉凱健身邊,聽得津津有味。
虹南社區的“兒童關愛之家”是崇川區首家兒童“關愛之家”。“在這里有老師免費教我們畫畫,還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閱讀、做游戲,不會覺得孤單。”社區小朋友琦琦(化名)興奮不已。琦琦一直是虹南社區關注的孩子。她的父親智力殘疾,無法工作,沒有經濟收入,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離家出走。社區為琦琦辦理了相關保障,并將她列為“兒童關愛之家”幫扶對象。除了逢年過節的物質慰問外,虹南社區的黨員、居民骨干還組成“成長關愛小組”,輪流上門為琦琦提供文化娛樂、學習幫扶、法治教育等關愛服務。“孩子現在成績優異,性格也開朗了許多。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就是我們努力的意義。”虹南社區黨委書記王燕十分欣慰。
目前,南通已建成47家“兒童關愛之家”,困境兒童們學習有場地、活動有陣地、成長有舞臺。通過發揮鄉鎮關愛之家的磁場效應和影響力,帶動全市48家兒童關愛組織積極參與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共組織開展活動3000余次,累計服務困境兒童3萬人次。
“童伴家長”暖心陪伴
5月28日,17名困境兒童在“童伴家長”的陪伴下,來到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體驗了一場“奇妙的動物之旅”。“羊駝好可愛,我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這些動物。”10歲的丹丹(化名)拉著“童伴家長”倪慧敏的手開心地說。
2020年,南通啟動“童伴家長”關愛幫扶項目,持續關注監護缺失的困境兒童。“‘童伴家長’與困境兒童精準結對,每周電話回訪,每月家庭走訪,每學期學校走訪,實時掌握結對困境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同時,‘童伴家長’積極鏈接社會力量,幫助孩子解決情感缺失等各類問題,用溫暖與關懷照亮了市區103名困境兒童的成長路。”南通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負責人何偉介紹。
“我們在開展個案、團輔心理關愛疏導等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困境兒童的心理更敏感,有時候更為脆弱。”崇川區潤心心理發展中心負責人符小斌認為,對困境兒童的幫扶,絕不能只停留在物質保障層面,更應該加強對困境兒童心理上的關愛,提升他們的自尊自信,讓他們獲得持續性的幫扶。
“只有不斷完善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設,建立困境兒童可持續幫扶機制,才能更好地托舉起困境兒童的未來。”南通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張振華表示,“十四五”期間,南通將不斷完善未成年人各類保障政策措施,同時統籌社會資源,給予困境兒童物質上、心理上的幫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 熱點
- 2022-06-01 16:02:21
- 熱點
- 2022-06-02 08:00:00
- 熱點
- 2022-06-02 22:27:36
- 熱點
- 2022-06-02 22: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