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厚植生態底色 留住自然之美

近日,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文章指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今年的六五環境日主題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美麗中國,同時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僅環境日里話環境,我們要讓每天都成為環境日,時刻提醒世人,攜起手來,踐行綠色生產生活,一起保護生態環境,共同留住自然之美,讓優美生態環境造福人民。

綠色低碳發展是基礎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實踐一再證明,只有建立在資源得到高效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受到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并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才是科學的、可持續的。為此,我們一方面要轉變發展方式,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另一方面要抓住優化產業結構這個關鍵點,把準產業方向,調結構、促轉型,加快淘汰退出落后產能,加快傳統產業節能低碳改造。同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提升項目能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產業集聚,推動產業結構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轉型升級。

藍天碧水凈土要協同保衛。“藍天白云重新展現,綠色版圖不斷擴展,綠色經濟加快發展,能耗物耗不斷降低,濃煙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體明顯減少,城鄉環境更加宜居.....” 如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有目共睹,舉世矚目。對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前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難以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我們繼續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創新思路和舉措,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整體治理和系統治理,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領域,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生態系統穩定須源頭治理。“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統一的自然系統,彼此相互依存、緊密聯系。近年來,我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堅持綠色發展,自然生態系統總體趨于穩定向好。但生態系統總體上質量不高、功能不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既是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的必然要求,也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統籌發揮各方合力,綜合發力。要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要補齊生態系統的短板,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強化河湖長制,繪就萬物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從“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種繁茂勃發、詩意盎然的生態之美、自然之美,正在神州大地處處悄然綻放,綠水青山逐漸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