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門禁看好“平安門”、智能電車阻車系統擔當“崗哨兵”、全時監控化身“守護神”……智能設施快速響應各項需求,智慧平臺無處不在,近年來,常州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充分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加快“智慧社區”建設,推動社區治理更有溫度、更加高效。
多網融合全覆蓋 服務群眾零距離
黨員網格員使用“網格通”手機回應老年居民訴求。
“這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以前人員可以隨意出入,安全難保障。自從去年智能門禁系統啟用后,我們住得更安心了。”對于家住新北區薛家鎮橄欖城的居民們來說,智慧化服務并不遙遠。
天寧街道通濟橋社區依托區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有效集聚城管、勞動監察、應急管理、12345等平臺力量,及時發現并介入化解車輛違停、違規養犬、亂倒垃圾、高空拋物等問題。“小網格釋放大能量,居民的煩心事、憂心事變少了。”通濟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陸光潔說。
常州市積極整合社區內黨建、政法綜治、民政、城管等各類網格,縱深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開展“支部進網、黨員聯戶”攻堅行動,全市3279個城市網格黨組織應建盡建,1.3萬名機關黨員組建成3120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實現“多網合一、一網到底”。同時,由街道領導任聯系點社區總網格第一書記,社區書記任網格第一責任人,機關黨員任網格第一聯絡員,黨員社工任網格第一管家,發展壯大黨員義工、物業管家等網格志愿者隊伍,統一為網格員配備“網格通”手機,推動各項工作覆蓋小區、滲透網格。“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聚在網格中、數據匯在網格里”的雛形日漸顯現。
智能設施互聯通 居民生活有保障
智慧停車park
“您好,剛才門磁系統報警了,您是出門了嗎”“我開門丟了一下垃圾,已經回來了。”疫情期間,“系統報警—網格員核實—居民答復”讓居家健康監測更加科學方便。為緩解社區疫情防控壓力,常州市投入上萬套傳感設備加入防疫一線,構筑“技防+人防”的保障體系,做到24小時精準管控、精細防控。
從配備智能設施到建設智慧系統、綜合平臺,常州市圍繞居民關心的黨群服務、小區安全及公共管理等方面需求,充分運用新興技術手段,搭建更多的多元化、多功能的“智慧社區”應用場景。
鐘樓區與百度中心聯建共建,合作開發區塊鏈數字積分治理模式,將5800多套社區智慧技防設備采集的數據實時接入社區網格化平臺和轄區派出所,第一時間向居民推送重要信息,第一時間掌握人員出入社區情況,第一時間進行異常情況警報。在疫情防控中,鐘樓區自主研發并推廣的“鐘跡”出行管理智能預警服務平臺,改變了過去外出人員“手動填寫+層層上報”的低效模式,讓大數據跑在疫情前。
為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鐘樓區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區創新開發黨群議事“智慧提案”端口,定期發布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物資采購等12類熱點話題,收集居民留言117條。目前,小區人車分流、道板更新等10余個項目已落地,實現了居民建議“線上輸入”、妙計良方“線下輸出”。
智慧平臺一體化 快速響應解民憂
區級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平臺
“‘智慧社區平臺’讓我們工作更高效,對居民信息的掌握也更詳細。”天寧區青龍街道新豐苑社區黨總支書記陸建國表示。新豐苑社區“智慧社區平臺”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可采集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車輛等基礎數據,并對庫內信息進行整合、比對、判斷,確保實時預警、租訪客信息登記、智慧保安、社區服務等功能高效應用。
常州市積極將街道、社區納入轄市(區)信息建設規劃,探索建立以社區點單、鎮街下單、部門響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基層黨建“兩單一響應”工作機制,以大數據為支撐,推動市域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城市智慧腦、網格智能針“一心兩智”建設,搭建市、區、鎮街三級聯動指揮平臺,向上直通各級職能部門,向下直達基層網格,實現民生事項70%左右在網格處置、20%左右在社區辦結、10%左右在鎮街解決,讓“網格發現、社區收集、鎮街吹哨、分級響應”的作用更加凸顯。
新北區開發“新北E家”數智社區研判平臺,幫助社區實現資源整合、需求整合、平臺整合,推動服務更有溫度。新橋街道江灣社區創新設置“鄰里客廳”模塊,鏈接社區“積分+”項目,發動社區黨員、居民參與志愿服務拿積分、兌服務、換禮品,營造黨群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濃厚氛圍。三井街道藻江社區居民在平臺提出問題,由社區進行分類處理,“點單”上報街道網格辦,街道網格辦“下單”分派給職能部門解決,有效提高居民參與熱情和社區黨組織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目前,常州市各級部門累計響應7000余次,網格事項辦結率超過97%。
(編輯 吳嫣然)
- 熱點
- 2022-06-07 09:39:43
- 熱點
- 2022-06-06 20:24:23
- 熱點
- 2022-06-10 20:27:28
- 熱點
- 2022-06-10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