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重點關注了核酸檢測的相關內容,多個表態,被媒體廣泛關注。低風險地區人群沒必要頻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該如何科學進行?從鄭州到合肥,從上海到北京,出現多起核酸檢測機構違法違規現象,質量和安全如何保障?《新聞1+1》本期欄目白巖松連線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共同關注:核酸檢測,究竟應該如何進行?
核酸檢測,如何更安全和高質量?
核酸檢測的質量,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焦點。在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需要具備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條件。而第三方檢測機構也是醫療機構,應該按照相關規定,由市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來進行審批。同時,在大規模核酸篩查中,要對承擔檢測任務的實驗室派駐專家。
多地常態化核酸檢測由48小時調整為72小時
如何看待?
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 李金明:從奧密克戎病毒傳染的潛伏期來看,平均潛伏期大約是3天,所以72小時核酸檢測頻次的設定,應該是一個成本和要獲得怎樣效益的一個角度來考慮。我覺得72小時更科學,就是在疫情常態防控里面,怎樣做到既不影響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又怎樣去照顧百姓不影響他的生活工作,以更少的影響這個角度來考慮的。
相關推薦
2022防疫關切事丨我國加強全鏈條監管力度 保障常態化核酸檢測高質量開展
- 熱點
- 2022-06-11 12:38:02
感謝堅守——上海最后一批援滬醫療隊離滬
- 熱點
- 2022-06-11 12:37:08
關注三夏|莊稼一枝花 糧食來當家——內蒙古河套地區農田生產一線見聞
- 熱點
- 2022-06-11 10:24:54
不懂就問,普通人能駕駛收割機參與麥收嗎?
- 熱點
- 2022-06-11 1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