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丁鐵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小麥機收進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75億畝,收獲進度過九成。“麥”向豐收穩穩的,奮戰今年下半程底氣足足的,但在喜悅之中也不能忘記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餐桌“新食尚”。
居安思危,時刻不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對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俗話說,“夏糧豐收,全年主動;以秋補夏,擔驚受怕”。夏糧豐收在望,中國的飯碗端得穩穩的。但是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必須具備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深入開展‘光盤’等糧食節約行動”……從長遠來看,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我們飯碗端得更穩、端得更牢。
節約糧食,其重如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我們的餐桌深刻影響著整個農業供應鏈,一定程度上塑造著農業的未來。提倡餐桌“新食尚”,把節約糧食擺在頭一層,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2021年我國重拳遏制食品浪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等發布施行,將節約糧食從道德標準上升到法紀的高度。由此可見,節約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倡導下,“新食尚”逐漸深入人心,但還需要人們入心更化行。
全民行動,餐飯思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越是在倉滿糧豐寬裕時,越不忘居安思危,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餐桌“新食尚”落實于一日三餐,也就越能體現一個人內心與外在的高度一致。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于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中的食物浪費,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大致在340-360億斤。”近年來,隨著“光盤行動”“半份菜”等厲行節約的舉措推廣,食品浪費現象已有所改觀。但我們仍要擰緊節約之弦,讓節約糧食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只有全民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成為節約糧食的倡導者、踐行者、推動者,才能助力實現長久的食之無憂。
我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思想上認識到位,行動上落實到位,在“麥”向豐收的喜悅時刻,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由我而至你、由你而至他,成為全社會人人奉行的良好風尚,用餐桌向儉“新食尚”高唱對豐收最高的禮贊。(丁鐵)
(編輯 蘇湘洋)
- 熱點
- 2022-06-22 16:11:25
- 熱點
- 2022-06-22 16:02:37
- 熱點
- 2022-06-22 15:59:48
- 熱點
- 2022-06-22 1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