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從今天開始,《焦點訪談》將播出《黨旗在一線飄揚》系列節目,聚焦基層黨的建設。
天津文化中心廣場是天津市最大的公共廣場。夏日傍晚,天還沒黑,廣場上已經熱鬧了起來。因為面積大,硬件好,許多群眾自發組織,定期來這里休閑娛樂、鍛煉健身,一時間,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各種噪聲也越來越大。住在廣場周邊的小區居民曾經為此傷透了腦筋。
不光是附近的居民有意見,廣場上,一些群眾隊伍之間,時不時也會有些摩擦。互相斗氣,看誰聲音大,看誰能壓過誰。
修建文化中心廣場本來是為了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可卻因為音響問題產生各種糾紛矛盾,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是基層治理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面對難題,文化中心廣場所處的天津市河西區越秀路街道黨工委站了出來,從黨建引領入手,把管理松散的群眾社團集中起來,組建了文化社團聯合會并成立聯合會黨委,同時組織起社團里的黨員,將支部建在社團上。
聯合會黨委領導各社團黨支部,給每支隊伍劃定了場地,實行網格化管理。同時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負責搭建起黨組織和隊員之間的橋梁,給各個社團宣傳政策、調解矛盾、維護秩序。
亮明身份后,隊伍里的黨員成了服務群眾、解決問題的主心骨。
廣場上各社團間不和諧的聲音越來越少,但是周邊居民對廣場噪聲的投訴仍然時有發生,如何讓周邊居民也滿意,這又是一個難題。
針對居民對廣場噪聲的投訴,社團聯合會黨委和周邊社區黨委把相關部門請了過來,大家現場辦公,一起解決問題。
經過實地測量、各部門座談后,文化中心廣場噪聲擾民問題終于有了解決方案:在廣場外圍一圈安裝分貝監測設備,環保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區域管理部門負責出資和施工建設。如果分貝超標,公安部門依法處理違規擾民行為。
在南京齊修社區,提到網格員,許多居民都不陌生。
齊修社區位于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房片區,這里集中了片區內大部分的特殊群體。如何了解居民們的情況、特殊群體的需求,是齊修社區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成立開始,齊修社區就引入了社會組織服務居民,同時也向社區招募志愿者,希望利用網格化管理,更好地掌握居民的動態。但剛開始時,響應的人寥寥無幾。
第一批報名的網格員志愿者,大多數都是退休黨員,齊修社區黨委看到了黨員們的熱情,對社區的黨員進行了摸底和動員,二十八名黨員成了固定的網格員志愿者。網格員們劃片包干,走訪了社區每一戶居民,將獨居老人等不便與外界聯系的居民登記造冊,分類管理,做成展板懸掛在社區大廳,定期上門探訪。
齊修社區的103名黨員都已經亮明身份,在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下,居民們都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齊修社區的變化。
在浙江寧波,許多快遞、外賣小哥、卡車司機都會走進掛著“甬愛e家”招牌的門臉。這是寧波市專門為戶外勞動者打造的休息驛站,重點服務新就業群體。
在居民區、商圈、工廠碼頭,寧波市各個街道、社區黨委牽頭,已經建起了662家這樣的休息驛站。在這里,基層黨組織為常年在路上奔忙的人們提供便民服務。北侖物流工業社區里,每天來往的集裝箱卡車司機就有上千人,社區在服務過程中對他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對集裝箱卡車司機來說,他們常年在來去運貨的路上,特別需要一個組織,了解權威信息,傳達自己的需求。
2017年,北侖物流工業社區黨委組織成立了集卡之家黨支部,卡車司機黨員即使不把組織關系遷過來,也可以在這里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當年,集卡之家黨支部就吸納了20多位流動黨員。通過網絡,即使是出車在外的司機,也可以參加組織生活,打造“車輪上的黨支部”。
集卡之家黨支部為司機們所做的服務,很快就傳開了,許多新來的黨員司機也紛紛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他們還自發成立了“紅螞蟻”志愿服務隊,為其他卡車司機提供幫助。
不管是廣場活動,還是小區建設,或者是新興領域的發展,基層黨組織都需要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讓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城市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把黨的組織工作推進到各類組織、各類人群中去,不斷破解痛點、攻克難點、打通堵點,才能讓“最后一公里”暢行無阻,才能讓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制片人丨黃潔
主編丨喻曉軒 劉寧
編輯丨陸宇佳 孫強 夏震宇 韓月玥 李筱 曹美麗
攝像丨付鵬 孫文嘯 周玉瑾 何可 王晶磊 王昭順 張鴻權
策劃丨劉曉晨 余仁山
責編丨溫娜 馬汝濤
剪輯丨趙鵬 邢永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