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向當地的鄉親們表示問候,對全國的種糧大戶提出殷切期望。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關注糧食生產,基層調研時也經常到田間地頭看一看。我們要讀懂“回信”中的金玉“糧”言,以實際行動牢牢端好“中國飯碗”。
“總書記回信”中的金玉“糧”言是為了讓中國人民“吃得飽”。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通過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緊抓住耕地、種子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著力構建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保障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此外,國家還通過加力推進糧食生產“兩化”,即服務社會化和生產機械化,不斷提高糧食經營效率,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確保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總書記回信”中的金玉“糧”言是想讓農民生活“好上加好”。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人吃得好,這一轉變有力地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現如今,這個問題變為了“如何讓養活了中國的農民,活得更好?”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9年聚焦三農。而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讓種糧農民有錢掙、不吃虧”。文件中強調要“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并對各項補貼政策均作了細致要求。農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父母”,我們要堅持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對今年以來農民種糧收益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情況,中央財政在財政收支形勢面臨緊平衡的壓力下,一次性拿出數百億元的補貼資金,用誠意滿滿的“真金白銀”,讓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書記回信”中的金玉“糧”言是倡導全民共護“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關系國運民生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對于中國這么一個人口大國來說,是經不起糧食的波動,糧食必須絕對安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愈發嚴峻,我們更要繃緊思想弦,樹立“糧食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可為”的理念,盡忠職守,盡己所能,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對于守糧人而言,要篤實堅定地肩負起守護“大國糧倉”的職責使命;對于種糧人而言,要守住耕地紅線,善用現代技術,堅持多種糧、種好糧;對于吃糧人而言,要深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養成節約糧食好習慣。
手握中國糧,闊步復興路。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式糧食高質量發展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也必將如期實現!(茅晉賓)
(編輯 蔣文嘉)
- 熱點
- 2022-06-30 19:24:54
- 熱點
- 2022-06-30 19:24:09
- 熱點
- 2022-06-30 19:23:32
- 熱點
- 2022-06-30 1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