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賽力斯汽車兩江智慧工廠沖壓車間。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中國網2月19日重慶訊(記者倫曉璇)超1000臺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高度自動化,僅需5秒就可以沖壓完成一個部件;通過手機,就能實現遠程智能泊車和挪車……在重慶兩江新區,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作為我國第三個、也是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是重慶乃至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生產基地,目前已經聚集長安汽車、長安福特、賽力斯汽車等10家整車生產企業以及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已成為重慶、西部乃至全國的重要汽車生產基地。到2030年,兩江新區將形成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兩江新區不僅立足傳統汽車產業基礎優勢,還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發展方向,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關聯企業加速集聚,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整體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
賽力斯汽車是重慶及兩江新區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性企業,走進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車間,記者看到同時超1000臺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高度自動化,不僅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還能讓制造更有精度。
沖壓是造車的第一道工序,在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的沖壓車間,僅需5秒就可以沖壓完成一個部件。在焊接車間,得益于先進的激光遠程飛行焊技術,不接觸零件便可實現快速焊接,最薄處可達0.08mm,其自動化率達到100%。
在兩江新區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技術人員正緊鑼密鼓開展研發。自2017年以來,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領域實現了突破。去年,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CHN發布,據了解,平臺采用六層架構分布,分別是機械層、能源層、電子電氣架構層、整車操作系統層、整車功能應用層、云端大數據層,而基于該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阿維塔也已上市。
除了立足傳統汽車產業基礎優勢,兩江新區還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目前新區已聚集6家生產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產業鏈其他環節相關企業18家,主要分布在芯片、毫米波雷達、操作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特定場景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定位通訊、中央控制器、智能座艙、計算資源、車路協同及智能交通等領域。同時在示范推廣方面,正在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以兩江新區為主要承載地,重慶已經構建了以長安系為龍頭、十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優勢產業集群,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轉型升級勢頭強勁,形成了西部地區最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2月18日,賽力斯汽車兩江智慧工廠焊接車間。得益于先進的激光遠程飛行焊技術,不接觸零件便可實現快速焊接。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賽力斯汽車兩江智慧工廠生產車間。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長安汽車自主設計的碳纖維輕質高強車身。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圖為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CHN模型。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基于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打造的新能源汽車阿維塔。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一名工作人員演示APA6.0遠程智能泊車技術。它能打破用戶和車輛距離限制,用戶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智能泊車和挪車,還能全方位感知探測行人或者障礙物,偵測到周圍障礙物時,主動停止泊車操作。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除了立足傳統汽車產業基礎優勢,兩江新區還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圖為兩江協同創新車聯網先導區系統。中國網記者倫曉璇攝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園區內停泊的智能網聯車輛。車輛系統根據行駛任務和環境信息,轉換為控制系統的各類信號,從而實現科學決策和安全行駛。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