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奮進的春天丨江蘇無錫:加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湖灣奏響“三重奏”

這個春天,無錫湖灣迎來15年來的最靚時刻。權威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十五載治太,成果豐碩,2022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達15年來最好水平,太湖北部成全太湖唯一實現總氮、總磷雙下降的湖區。地處太湖北岸絕對“C位”的濱湖區堅定不移推進“擁湖發展”戰略,境內的湖灣環線長達108公里,既有著美麗的生態風光,也在持續發出亮眼的產業金光。

  作為環太湖科創圈上的重要節點,濱湖在助力“世界級創新生態湖區”的打造上,一直在著眼全球市場謀發展。同為灣區、產業相近。接軌粵港澳、融入大灣區,一直是濱湖最重要的戰略選擇。2月18日—2月24日,7天時間,無錫市大規模組團赴深圳、香港、澳門三地開展了以“雙灣融合·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也開啟了2023無錫全球城市推介活動的帷幕。活動期間,瞄準三地的高端資源和一流項目,濱湖既有集體行動,也有自選動作,既有項目合作,也有鄉賢懇談和企業考察,收獲頗豐。

  一系列合作成果,未來必將在太湖北岸湖灣環線上再添道道產業金光。



  產業共振

  發展高效聯動,合作空間巨大

  隨著產業強市主導戰略的推進,無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作為無錫產業發展的重要板塊,濱湖“543”現代產業體系中重點推進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深海裝備等產業也是深圳發展經濟的重要著力點,兩地優勢產業契合度高,“產學研”持續同頻共振。

  2月20日,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大型冰水池項目在濱湖啟動建設,項目建成后將為國家極地船舶和海洋工程領域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在打造一流深海裝備創新高地上,深圳也有明確目標。2022年11月,深圳深地深海產業聯盟成立,到2025年以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產業為支撐的深圳海洋經濟總值將達4000億元。

  集成電路是濱湖百億級產業集群之一,境內集聚了200余家關聯企業,產業鏈正加速補鏈延鏈。當前,圖形處理器(GPU)賽道呈火熱態勢,濱湖已有所布局,深流微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圖形處理器研發設計的專業公司。在深期間,濱湖區委書記孫海東專程到訪深流微,對接合作項目。深圳TCL創投持續深耕集成電路產業,TCL創投方面表示,未來將更多關注濱湖,推動更多形式的產業合作。

  這幾天,一場圍繞集成電路細分領域布局的調研也在濱湖同時展開,調研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加快關鍵技術攻關。

  在金融投資、科技創新領域,濱湖與香港方面有著很多的實時互動。錫洲國際、天逸集團、交銀國際都是濱湖的“老朋友”,彼此之間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線下對接洽談,雙方均表示,濱湖正處于大發展關鍵期,未來合作空間巨大。而在與國壽富蘭克林資產、美高梅等“新朋友”的對接中,對方也表示了投資濱湖的強烈意愿。

  產業上的實時“互動”多了,雙方牽手合作就成了常態。

  2022年,濱湖對接洽談的深圳項目超過40個,江蘇省唯一一家騰訊全資子公司——騰訊云計算(無錫)有限責任公司已落地。

  此行深圳一站,無錫共有12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312億元,其中,濱湖就大成村A+B塊、震球地塊開發及蠡湖未來城規劃與設計等項目再次和深圳相關方面簽訂合作協議。

  到訪港澳期間,錫港兩地共簽約43個項目,總金額達484.82億元,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錫澳兩地簽約項目總金額達24.28億美元。其中,濱湖簽約的9個項目的合作方中,既有中國銀行、交銀國際等業內頭部企業,也有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有了金融賦能,湖灣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將大大加快。

  有新簽的,也有已開工的。在已經集中開工的濱湖區125個重大項目中,不少就來自大灣區,項目帶動能力強、投資前景好。



  飛地常設

  打造融合前哨,引育創新動能

  優質且密集的高校資源,是港澳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致力“科教興區”的濱湖區持續加快粵港澳地區科創人才飛地的布局,擴大與大灣區合作。這個春天,濱湖再次主動對接港澳科教資源,加快構建錫港、錫澳之間雙向賦能的創新格局。

  香港城市大學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在生物醫藥、通信、新能源等領域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近幾年都參與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連續2年為全港大學之冠,該校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三維原子探針聯合研究實驗室全球有名。這次到港,濱湖區與該校合作共建的香港城市大學(無錫)創新科技中心正式揭牌,這處新的“太湖灣、大灣區”雙灣融合前哨站將全力建設科技成果孵化平臺,助力更多“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加速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陳福榮介紹,香港是人才、技術轉移的窗口,無錫產業基礎雄厚,兩地將產業優勢和科創優勢緊密結合,每年都有合作新成果,創新科技中心的設立將更有助于整合人才和技術資源,助力將科創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今年1月,香港大學太空產業研究院揭牌,研究涵蓋太空科學、行星科學、衛星及成果轉化應用,致力推進衛星產業在環太湖區域的發展與壯大。同在1月,濱湖區投資促進香港代表處在港設立,這也是無錫首個在港設立的區級會客廳,通過這一國際商務交流新空間,對接招引一批對區域產業發展有強化效應的科創企業和產業項目落地濱湖,助力數字影視、金融等產業集群的發展。

  濱湖、香港兩地合作設立眾多科創飛地,通過“靶向式”常態化精準對接,實現了校地雙方資源互享、優勢互補,有助推動當地高校“0到1”的原創性成果在錫轉化為“1到N”的產業化成效,加快構建“研發在香港、生產在無錫”的雙向賦能創新格局,打造更多強勁“創新引擎”。

  今年無錫兩會期間,市委主要領導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濱湖要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加強在大上海、粵港澳等區域關鍵地段的“飛地”布點,更大力度承接先進技術、高端產業、優質人才,更好把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地方發展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濱湖區將以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為契機,建好、用好設在粵港澳的“科創飛地”,加速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進一步探索“全球研發-濱湖產業化”的全新精準化招商模式,將更多優質項目、高端人才、功能總部等引入無錫,為濱湖打造靚麗太湖灣、活力科創帶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交流頻繁

  人才常態跟崗,山水鄉情永續

  在此次以“雙灣融合·共創未來”為主題開展的系列活動中,人才始終是雙方高度關注的話題。

  21日,一份《關于促進粵港澳青年人才來錫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的文件引發各方關注,新政將大大推動無錫與三地在人才就業創業上的全方位合作。

  一方面加速引進來,一方面勇敢走出去。

  這幾年,濱湖推出了一個常態化動作——年輕干部赴粵港澳“淬火”跟崗,通過跟崗學習,不斷探索“大灣區速度”背后的發展密碼,在實踐中砥礪品質、增長才干,練就成事的“真本領”。

  粵港澳“淬火”跟崗時間一般為期兩個月,設產業規劃、園區運營、雙招雙引、地產項目運作和文旅產業發展、孵化器管理和運營等多個方向,精心挑選的跟崗單位涉及粵港澳區域的優秀產業園區、先進研究院及頭部企業等地。

  “淬火”跟崗期間,干部人才每周拜訪單位數不少于10家,跟崗結束每人至少提交1篇高質量調研報告,提出1個有可行性的創新舉措。

  參與過2022粵港澳“淬火”跟崗的干部代表、濱湖區發展改革委賈晟說,大灣區的創新從靈魂深處遍及每個毛孔,赴大灣區跟崗既學習到了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政策創新的實踐做法,又體會到了背后的創新思維。

  在深圳“淬火”過的濱湖區科技人才創新中心周予雪說,深圳的科技創新為什么會走在前列,原因之一是把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成果有機結合,集中了投資力量,提高了產業專業度。蠡園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陳秦陽說,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深圳的營商環境已經融入到城市精神之中,作為省級營商環境評價“第一”區,濱湖進一步為企業提供全天候、無條件、不打烊的“店小二”式貼心服務,永不過時。

  作為無錫重要科創策源地、人才集聚區,近年來,濱湖區在錘煉人才隊伍上,先后啟動實施了“淬火”成長訓練營、“雙推雙選”淬火墩苗等“淬火”計劃,讓年輕人才到吃勁的重要崗位上經風雨、長才干。今年還將繼續圍繞科技創新等攻堅任務,持續把“淬火”站點外移至包括粵港澳在內的先進地區和世界五百強企業,加速實現年輕人才培養端與使用端的“無縫銜接”。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山水之間,盡是鄉情。22日,“灣有引力 濱至如歸”濱湖在港鄉賢懇談會在香港舉行,“無錫濱湖 鄉情驛站”揭牌,驛站是濱湖搭建人才、產業互動交流的平臺,有助推動兩地聯動發展。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常務董事榮康信受聘成為“濱湖鄉賢顧問”,香港亞高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堅、香港中樂團首席二胡演奏家徐慧擔任“港澳文化交流使者”。

  春已暖,花已開。高空俯瞰,太湖北岸108公里長的美麗湖岸線,猶如一雙張開的臂膀,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客商。已經在這創新創業的客商們可以證明,這片湖灣沒有讓他們失望。(邵旭根)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