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網聯世界,數暖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首的數字技術創新崛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速換擋,成為了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持續完善,“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等數字技術更高效、更便捷服務老百姓的“急難愁盼”,點亮了14億多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
聚合“數字之力”,改善民生上持續賦能。智能服務是數字經濟為生活帶來的直接改變,數字化生活正在顛覆著傳統生活方式。菜鳥驛站推出刷臉寄件,“靠面子”就能寄快遞;“互聯網+教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家庭;火車站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就能快速通過進站;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成,實現跨省異地就醫自助備案和住院直接結算……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讓民生改善成色十足。人民群眾正進入到一個無“數”不在的時代,用好數字技術,持續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事項,釋放出強大的幸福能量,才能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數字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聚合“數字之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極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2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45萬億元,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近年來,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無紙辦公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極大助力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轉型。我們見證了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動能加速釋放,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以澎湃之勢,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能。
聚合“數字之力”,加快各產業轉型升級。數字化浪潮下,各種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自主就業、副業創新、靈活用工等生機勃發。無論是無人機快遞平臺、AI智能診療系統、無人化超市終端、VR智慧教室等智能化生活場景,還是遠程辦公、視頻直播、在線學習等生產生活新方式。伴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互融合,讓創新創業的活力迸發,讓便民利民的紅利涌流。展望未來,一系列新的數字應用加速走來,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展現著數字中國發展新圖景,預示著數字的光芒早已照進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當中,數字中國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是時代所趨、大勢所向,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路徑之一。大道致遠,砥礪前行,讓我們踏著數字經濟浪潮激昂前行,繪就更為絢麗的數字中國畫卷,推動數字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高歌遠航,就一定能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支撐。(路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