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路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好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志愿服務保障和支持,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雷鋒精神的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是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
六十載春秋,無論在篳路藍縷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一直都回蕩在神州大地。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財富,指引著我們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奮楫揚帆。
雷鋒精神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雷鋒同志時刻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心里裝著人民,用實際行動幫助人民。雷鋒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彰顯了我們黨的先進本色,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必能為構筑中國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強健民族氣魄提供豐厚滋養。
讓雷鋒精神賡續傳承,照耀青少年成長之路。雷鋒精神在新時代仍然能夠綻放光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雷鋒同志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最平凡的崗位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鼓舞、重要的意義。雷鋒精神代代相傳,要在大、中、小學校常態化組織“學雷鋒”活動,不斷加強、加深對雷鋒精神的學習和領悟,把雷鋒精神植入青少年成長的基因里,不僅讓向雷鋒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動,而且成為他們內心堅持的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其自覺主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持續發力。
讓雷鋒精神與時俱進,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頻共振。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推進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人的現代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推進。連云港投遞員馬善民堅持“一封信、一顆心”的服務精神,25年踏出一條10萬余公里的“鄉村愛心郵路”,鎮江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糜林,33年如一日扎根“三農”一線,把科技成果推廣到中西部地區4個省17個縣,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一批又一批雷鋒式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不斷涌現,為新時代偉大變革注入不竭精神動力,讓各種以學雷鋒為核心的志愿服務、公益慈善活動等遍布城鄉,學雷鋒“人人可學”“人人可為”成為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頻共振的新風尚。
讓“雷鋒式”服務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雷鋒不僅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干者,而且是一個勇于探索的創造者。他在學習和工作上永不滿足、永不懈怠,體現了一種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黨中央對江蘇發展的要求是“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將這個重大任務落實到位,更需要弘揚雷鋒精神,創新服務理念、工作方法,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在更多領域當好探路者和領跑者。
歲月荏苒、精神永恒。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好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中蔚然成風,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雷鋒精神才能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才能厚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