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團代表到達北京后,充分利用參會間隙,認真整理調研材料,反復討論相關內容,把來自基層一線的“好聲音”轉化成高質量的議案建議。
4日中午,全國人大代表李鴻彬開完大會預備會議回到住地,就抓緊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整理修改他的《加快建立健全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中國模式》的建議。為了能夠讓建議更呼應一線需求,他還邀請同為連任代表的“大國工匠”孫景南跟他一起細化完善。
李鴻彬代表說,我們要重視拔尖創新人才“拔長板”與“補短板”的關系,對他們的興趣和他們的特長,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加以培養。孫景南代表認為,首先應該是因材施教,最重要的還是不能夠忽視人才的心理健康。
這些年的履職中,李鴻彬始終關注拔尖人才的培養,去年他提出“推進拔尖人才培育政策環境的建議”,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視。今年他又提出從更高層面、全方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范式,不僅結合了黨的二十大對造就拔尖人才的最新要求,更融入了他在基礎教育中多年深耕的探索實踐。李鴻彬代表說,在拔尖創新后備人才的“早”發現上要加強研究,建立一套科學的,對于人才早期思維、行為特征的甄別方法和評價體系,助推他們最大可能的發展。
江蘇代表團的新任代表徐瑤這次帶來了“關于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建議”,彰顯出“90后”新農人的視野和朝氣。
徐瑤代表建議,要引導產業主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龍頭企業溝通對接,引進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在此基礎上,要加快特色產業規?;炠|化、品牌化發展,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全面來激發鄉村產業發展的動力。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徐瑤的建議也在江蘇團代表中引起共鳴。這兩天,幾位來自鄉村一線的行家里手約在一起交流經驗、碰撞火花,認真打磨完善各自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姚路路建議,創新培育機制,構建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的教育培訓體系,引導支持社會力量去參與農民合作社的帶頭人,包括新農人的培養,真正讓一些“土專家”“田秀才”通過合作社去大顯身手。
全國人大代表歐陽華說,必須要把高效農業做強、做大、做精、做特、做品,建議有關部門更精準地制定一些、能夠落地的政策,讓老百姓更好得富起來。
記者從江蘇代表團議案組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收到代表議案8件、建議超過350件,內容涉及提高農村養老服務保障水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傷保險等方面。
?。ńK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羅聰懿 臧西寧 郝朦 李澤灝 龔俊杰 連云港臺 編輯/胡超)
?。ū緱l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