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萬象更新。來自各地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齊聚首都、共商國是,帶來人民群眾最鮮活的意愿。又一次響起“春天合奏”,又一次趕赴“春天約會”,中國進入了全球矚目的兩會時光。
圖源:視覺中國
在中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中,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全國兩會更是意見匯聚、政策協商、凝聚共識、擘畫宏圖的重要平臺。民眾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了解經濟如何開新局,感知開放有何新舉措,推動施政方略與民生關切契合,享受更大的福祉、更多的紅利。讓14億人的聲音通過“兩會”這個平臺從“江湖之遠”直抵“廟堂之高”,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
觀點的碰撞、意見的匯聚、政策的協商……代表委員們來自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黨派、不同的界別,把他們一年的思與行,把他們對現實的分析、對未來的期待,帶到這里分享。回溯全國兩會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兩會在確保人民當家作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深化了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進,民主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推動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協商議政的途徑不斷拓寬,讓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廣聚共識的效果更明顯,譜寫了中國民主的新時代畫卷。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從兩會代表委員產生來看,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具有廣泛代表性;政協委員由各黨派中央、各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各個界別等協商產生,能最廣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廣益。藉由代表委員,“國計”與“民生”有了直接對話的機會。凡是民眾熱切關心的問題,必能在議案提案乃至審議討論中找到回音。可見,在中國實踐中,人民不僅有投票權,更有對國家政治事務真正廣泛的參與權。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每年兩會召開之前,代表委員充分調研、收集問題,形成議案提案;會上,充分討論、形成共識;會后,返回崗位、砥礪前行,將兩會共識貫徹于具體工作。“兩會”秉持鮮明的人民本位和問題導向,將為人民謀幸福的情懷和家國藍圖的謀劃交相映照,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心聲高度統一,生動展開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美麗畫卷。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個國家的民主好不好,人民最有發言權。兩會平臺之上,世界將看到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機。“兩會”架起民意溝通的橋梁,匯聚奮進中國的磅礴偉力,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貢獻著中國智慧。(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