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建設“四個”南京,拼出中國式現代化新圖景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徐紅艷)開了“大頭特效”的紅綠燈、“幾何南京”“水下南京”的新名片……最近這段時間,南京在社交平臺特別火,“總要來趟南京吧”的話題一度刷屏。探究這背后的原因,有出人意料,但更多的是在情理之中。

過去五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跨越五個千億級臺階;2022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強富美高”新南京的美好圖景正在加快變為生動現實。

踏上新征程,南京提出,奮力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具體來說就是要建設更有創新高度的活力南京、更有生活溫度的幸福南京、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南京、更有風景氣度的生態南京,讓每位市民在這座城市都有情感歸屬的認同、夢想成真的機會、幸福美好的生活。 

活力南京——

頻頻刷屏各大榜單,創新已成最鮮明標識

每年歲末年初,是各類城市排行榜扎堆發布的時節。透過各類榜單,一個有著創新基因的南京一覽無余。

在英國《自然》科學雜志出爐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上升到全球第8位,在國內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前不久,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2》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結果顯示,南京升至全國第2位。南京頻頻刷屏各大榜單,創新已經成為南京最鮮明的標識。

高原敦實、高峰迭起。南京高等院校已達53所,其中“雙一流”高校13所、“雙一流”學科43個。高教資源等科創力量的匯聚成為南京進一步推進研究基地建設的強大動能,據了解,南京現有國家級研發平臺120多個。

中共江蘇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明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對此,南京將在四方面發力:一要更加突出前沿技術創新;二要更加重視高端人才支撐;三要更加聚焦創新生態打造;四要更加強化區域輻射帶動。 

幸福南京——

創造高品質生活,一點一滴匯聚民生溫度

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確幸,體現著南京這座城市的溫度。一個個老舊小區改造,讓老百姓的幸福感“原地升級”;小西湖社區這樣原本雜亂無序的棚戶區在城市更新中迎來新生,成為年輕人一定要去的網紅打卡地;達到國標上限的交通信號燈讓外地人驚嘆、羨慕……南京,正把一張張“民生清單”書寫成一份份“幸福成績單”。

滿滿的幸福感來源于身邊升騰的煙火氣。城市小店是城市“煙火氣”的重要支撐,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計。南京推出“小店計劃”和擴消費、促投資一攬子計劃,綜合采取稅費、房租減免和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來疏解市場主體的壓力,用更加到位的服務來留住城市的“煙火氣”。

滿滿的幸福感還來源于一份好工作、一個好港灣。讓更多的新市民、青年人能在南京安居樂業,2023年,南京將積極拓展就業空間,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支持開展就業見習,大力扶持創新創業,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與此同時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籌集租賃住房2萬套(間)、人才房1.5萬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下一步南京將不斷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質,提高副城新城的配套水平,加快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宜居宜業。讓每位市民在這座城市都有情感歸屬的認同、夢想成真的機會、幸福美好的生活。

魅力南京——

總要來趟南京吧,文化氣質成就“網紅”屬性

到博物館集章打卡、到夫子廟逛燈會、到音樂臺喂鴿子、到梅花山賞梅花、到科巷品美食……不論你喜歡人文歷史,還是美景美食,抑或是潮流時尚,在南京總有合適去處。

2023年2月,“總要來趟南京吧”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在某視頻平臺,這個標簽下的視頻播放量已近10億次,南京“網紅城市”的屬性更強了。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吸引外地游客的,除了春日勝景,還有南京開放大氣、包容創新的人文特質和城市品格。

南京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脈悠長,融匯古今。2019年10月31日,南京擁有了一張全新的城市名片——世界文學之都,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逛博物館,更是南京人的日常。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南京老字號博物館、南京中華指紋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南京,不經意間你就會遇見博物館,進去轉轉,總能長知識,也能讓自己變得更有趣。據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數據,南京平均每15.4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

文化自信鑄就城市之魂。“爭做示范和引領,建設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南京”,是美好愿景,更是奮斗目標。南京提出,將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可復制的獨特稟賦,把文化影響、時代精神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充分彰顯古都神韻與國際風范,為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樣板城市。

生態南京——

山水城林好風光,大美畫卷緩緩鋪開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頻頻現身;新濟洲變身“鳥的天堂”;魚嘴公園讓游客流連忘返……在生態南京的畫卷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愿景正在照進現實。

動漫藍天,微醺落日,不管四季如何變換,總有一種“南京氣質”刷屏朋友圈。2022年,南京全市空氣優良率79.7%,PM2.5濃度為2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創下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成績,絕對值排名全省第4。

不僅岸上“氣質”超群,水下的南京,更是生命力十足。暖陽灑向湖底,水草搖晃其中,魚蝦穿行,不時有小烏龜緩慢騰挪……一座座“水族館”背后,是全市江河湖泊的日漸清澈。2022年,全市10個國考斷面優良比例、優Ⅱ比例均達對應目標,且均位居全省第一;42個省考以上斷面優良比例保持100%,位居全省第一;1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逐月水質達標,達標率100%;18條省控入江支流逐月消劣;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為100%。

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南京深入打好污染攻堅戰的縮影。

近年來,南京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精心呵護“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生態格局,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

接下來,南京將在三個方面發力,努力繪就美麗中國的南京畫卷。包括推動生態系統結構優化。樹立“田園城市”理念,統籌生態廊道、景觀視廊、通風廊道和城市綠道布局。全面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建立常態化GEP核算制度和應用體系,讓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著力解決重污染天氣、餐飲油煙污染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現實感受度;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石化、鋼鐵等重點企業綠色轉型,加快提升綠色產業發展、資源利用效率、清潔能源替代水平,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搶得先機、走在前列。

(本文圖片由汪春 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