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劉鑫
過去與未來在這里交匯,大計與民生從此處謀劃。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全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希望江蘇繼續真抓實干、奮發進取,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回首過往,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我國始終緊緊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目標不動搖,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經濟劈波斬浪、奮勇前行的定力和信心。江蘇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開放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江蘇考察調研,對江蘇的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寄予殷切期望,擘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宏偉藍圖,賦予“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今天的江蘇,山河秀麗、人民豪邁、未來可期,一幅秀美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殷殷囑托,牢記心間。回望新時代的十年,8500多萬江蘇兒女以大地作紙、以奮斗作筆,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從“大寫意”一筆一筆繪制成“工筆畫”。觀經濟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看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40萬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察生態環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江豚重現江蘇段,桃花水母再現太湖,藍天白云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群眾對環境滿意度提升至93.6%;望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1%,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面向未來,江蘇兒女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闊步前行,底氣更足、信心更滿、干勁更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今天的江蘇,在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正火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新征程上,我們要切實擔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果敢擔當,上下一心、真抓實干、奮發進取,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團結奮斗、凝心聚力。
力量生于團結,幸福來自奮斗。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殷殷囑托、凝聚奮進力量,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江蘇篇章”,推動“中國號”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