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這24個字,擲地有聲、振奮人心,充分體現了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洞察,為我們正確把握大局大勢、堅定信心走穩走好前行之路提供了科學指引。
沉著冷靜、保持定力。越是環境復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穩腳跟,擔得起風險。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如何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考驗智慧與勇氣。一方面,要冷靜觀察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動,清醒認識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防范化解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及時優化調整戰略策略。另一方面,要看到我國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為各種風險所懼,朝著既定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向前進,完全能夠從容應對前進道路上任何困難挑戰,化險為夷、化危為機。
穩中求進、積極作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只有堅持“穩”這個前提,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穩定環境;只有奮發有為地“進”,才能不斷實現新進展新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和動力。新征程上,越是遭遇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越要清醒認識穩中求進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辯證思維能力,更好把握穩和進的關系,大方向要穩,方針政策要穩,戰略部署要穩,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不停步、能快則快,爭取最好結果。
團結一致、敢于斗爭。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新時代10年,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大仗一個接一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每一仗都是靠全體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斗爭闖過來的。未來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嚴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需要全國上下團結奮斗。”只有全體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形成攻難關、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強大合力,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科學應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努力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無論什么樣的風雨,都無法阻擋中華民族奔向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