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消費市場呈現出加速恢復態勢,經濟穩步回升的步伐持續加快。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到200.9億件。國家郵政局表示,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第一個100億件用時39天,第二個100億件用時28天,快遞業呈現出加速回暖的良好態勢。
快遞業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多個環節,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業加速回暖,不僅展現出快遞業的蓬勃活力和強勁動力,也生動說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快遞業加速回暖,得益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有力支撐。我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已超過1.2萬美元,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韌性十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等等。我國不僅人口多、面積廣、經濟總量大,而且產業體系完整,需求層次豐富、高速增長,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十分突出。
快遞業加速回暖,折射出我國旺盛的消費活力。快遞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暢通供需兩端,是我國居民消費信心加速恢復、消費市場活力逐步復蘇的最佳注腳。全國每天有1億多件快遞包裹在農村地區流動,進一步暢通了工業品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渠道,打通了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原材料、半成品、組裝件等跨越運輸、進廠入庫,快遞業連接千城萬店、服務千行百業,賦能經濟發展;智利櫻桃等“洋年貨”漂洋過海,走進千家萬戶,“買全球”的消費活力,讓世界共享中國“春節經濟”機遇。一件件“跑起來”的快遞包裹,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所需所盼,折射出我國旺盛的消費活力,更進一步助推著“消費馬車”奔騰向前。
快遞業加速回暖,是我國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統籌。過去五年,我國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交出了“經濟年均增長5%以上”的優異成績單。這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從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到大力推進減稅降費,再到順勢而為發展數字經濟,隨著一套“組合拳”落地,我國走過了艱苦卓絕的時期,戰勝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正是這份奇跡,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消費信心,給快遞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使之在開局之年跑出了回暖的“加速度”。
見微而知著,觀往以知來,“小快遞”也能推動“大發展”。相信,隨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轉化、消費活力日益強勁、防控成果不斷鞏固,一個物暢其流的中國必將更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不斷推動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始終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