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擁有江蘇最長海岸線、最多灘涂濕地的鹽城,把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作為發展機遇,著力打造綠色綜合能源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創塑綠色發展動能。
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這是我國首個濱海類濕地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之一。記者注意到,這里各種鳥兒熱鬧非凡,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火烈鳥、丹頂鶴等一大批珍稀鳥類趁著春風前來“打卡”駐留。得益于近年來持續加強的濕地保護與修復,條子泥的候鳥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已達410種,僅去年冬天以來就有8個種群數量突破紀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鹽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濕地可持續發展:黃海濕地遺產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全國首筆藍色碳匯貸1000萬元成功落地,用于“退漁還濕”后的濕地生態修復;為了讓更多人走近世遺,鹽城還將市區老火車站改造成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一位小學生告訴記者,他們在濕地博物館里收獲頗豐,讀懂了保護麋鹿丹頂鶴等濕地動物的重要意義。小朋友們要從小立志,共同守護好這片屬于全世界的自然遺產。
依托東部黃海濕地、西部湖蕩濕地、淮河入海水道地理形態,鹽城更加注重沿海生態風貌保護,整體構建“H”型的市域綠色生態布局。目前,鹽城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2%,造林總量全省第一。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三個全省最優”。
鹽城市民王正剛告訴記者,景色美,生態也很好,人在這里很舒心很愉快。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俞全勝說,加強耕地、林地、濕地、自然保護地和海域等自然資源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打造更多的城市生態會客廳,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指數和生態底蘊,精心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鹽城。
堅定綠色轉型,鹽城堅持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品質”齊頭并進。在鹽城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片生產車間,一輛輛AGV小車伴隨著音樂按照設定程序和軌道,將電池片送到各個工序,遇到障礙還會停車等待。車間實現了每個環節智能化和自動化,生產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
與光同行,綠動未來。晶硅光伏是鹽城重點打造的地標產業鏈。作為晶硅光伏產業鏈的“鏈主”企業之一,總投資40億元的正泰新能源項目,工藝、裝備水平在行業內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鹽城正泰新能源副總經理薛峰告訴記者,鹽城是投資興業的熱土,當地政府熱情誠懇,給予公司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公司也是訂單不斷,2022年開票銷售已突破百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圍繞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目標,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持續推進全產業鏈布局和集群化發展。截至目前,鹽城全市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達到157家,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新能源產業躋身千億級產業集群。
鹽城市發改委主任顧明東介紹,鹽城將錨定“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總要求,精心打好“組合拳”,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全力做強“產業鏈”,構筑融合集群產業高地,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五年來,鹽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由5387.16億元躍升至7079.78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9488元增長到38798元……錨定“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鹽城將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四敢”精神把“施工圖”變為“工筆畫”,向著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闊步奔跑。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葉蓓蓓 鹽城臺/周行競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