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不斷的槍擊慘案,是美國多重社會問題交織的惡果。民主、共和兩黨在控槍問題上分歧嚴重,控槍法案在國會難有實質性進展,致使美國籠罩在槍支暴力的陰影之下無法自拔。
海蘭帕克市槍擊事件發生后,美國總統拜登和其他民主黨官員一如既往地對減少槍支暴力發出呼聲。
2022年得克薩斯州羅布小學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時,拜登就曾發表講話,稱“美國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改變現狀”。但這難以讓已經對空喊口號習以為常的美國民眾信服。
2018年帕克蘭市校園槍擊案幸存者 卡梅倫·卡斯基:全美的控槍活動人士和相信槍支安全法的人們,都等著聽到“行政命令”這個詞,但我們聽到的只有“哀思和祈禱”。
2022年6月下旬,美國國會兩黨經過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后通過一項《兩黨安全社區法》,6月25日經總統拜登簽署后正式成為法律。然而,批評者認為,這只是一份“兩黨妥協版”“力度打折版”的控槍法案。控槍派一些關鍵主張在這一法案中未能得到體現,比如,禁止出售在一系列重大群體性槍擊事件中出現的突擊步槍和大容量彈匣。
而由于兩黨在控槍問題上分歧嚴重、長期對立,美國國會已經有二十多年未能通過任何重大的聯邦控槍法律。民主共和兩黨只是為了互相反對而反對,國會成了政治秀場。
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 德賓:我希望這次聽證會能夠開啟一場對話,基于憲法減少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我們認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場公共健康危機。
艾奧瓦州共和黨參議員 格拉斯利:和許多美國人一樣,我珍惜我擁有武器的權利,在關于控槍的對話中,我們很少關注有多少美國人團結起來,擁護和享受這項擁槍權利。
每次重大槍擊案后,槍支暴力都會引發美國社會廣泛討論,但是美國政治的嚴重撕裂導致控槍問題長年無法得到解決。而這樣做的代價,是美國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
2018年帕克蘭市校園槍擊案幸存者、控槍活動人士 大衛·霍格:我們不想在這里呼吁控槍,因為這原本是像總統這樣的人該做的工作,但我不得不這么做,因為我們的政府無所作為。
華盛頓特區警察局前局長 查爾斯·拉姆齊:有些官員,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就是不采取行動,他們更在乎錢和個人權力,而不是這個國家人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