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以“中國種業振興 南繁硅谷崛起”為主題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在海南三亞開幕。江蘇作為此次大會唯一主賓省參會,攜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南繁中心等17家種業科研單位和企業,集中展示我省種業技術創新成果。(4月3日中國江蘇網)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之大者”。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端穩中國飯碗,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江蘇,自古以來就是人盡皆知的魚米之鄉。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江蘇以占全國3.2%的耕地,生產全國5.5%的糧食,養活全國6%的人口,實現了“口糧自給、略有盈余”,這個成績離不開種子這枚農業“芯片”的核心作用。近年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種質資源保護穩步推進,種業創新實力不斷增強,種業產業體系逐步完善,依法治種水平顯著提升。全省已建成省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99家,保存各類種質資源6.8萬份,占全國11%。17個水稻品種進入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名錄,占全國八分之一,在種業振興中充分彰顯了江蘇擔當。
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江蘇之所以成為2023中國種子大會的唯一主賓省參會,源于江蘇農業的底蘊和優勢,源于江蘇建設農業強省的條件和底氣,更源于江蘇省委省政府對種業工作的高度重視,從制定印發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到研究出臺種業振興行動推進舉措,以及出臺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啟動實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種業創新攻關、企業主體培育、種業供給能力提升和種業市場凈化五大工程,在思想上行動上高度重視推進種業科技創新,新品種不斷出現,老品種煥發新生機。新品優質糧菜果蔬,目不暇接、精彩紛呈,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經驗參考,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打下扎實基礎。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江蘇種業技術創新成果,要在更大范圍得到廣泛推廣利用,才能更好的發揮種業生產走在前列的榜樣作用,為農業增產、農民致富、農村振興展示江蘇智慧。一方面發揮科研院所密集、科技人才眾多、產業基礎扎實的特長,加速邁向種業強省,產生更多突破性科技成果,提供更多服務全國的方案,服務好國家種業發展全局。一方面堅持共享開放,積極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發揮種業技術創新成果“溢出效應”,真正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為糧食安全筑牢種業基石。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只要從種業安全關系糧食安全,關系國家安全的高度,做強種子這個農業的芯片,就能為我國農業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實現更多從1到100的應用轉換奠定基礎,為農業豐收贏得更多活力春天。(曹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