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完成二十大提出的這個中心任務,需要把握哪些要點?

從學理層面上進一步闡釋和把握,在實踐層面上進行大膽創新和運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十大報告系統論述了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怎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等重大命題,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原創性貢獻,需要我們從學理層面上進一步闡釋和把握,在實踐層面上進行大膽創新和運用。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政治保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黨引領政治方向、統領政治體系、決斷重大事項、領導社會治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干部群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廣大干部群眾要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其次,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有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強化“兩個維護”的制度保障,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必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最后,要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建設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因此,我們黨必須自覺研究和遵循現代市場經濟規律和高質量發展規律,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確保中國經濟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主要路徑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既是黨基于經濟發展規律正確認知提出的重要論斷,又是我國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因此,新發展階段必須將新發展理念作為管全局、穩根本、控方向、定長遠的基礎要素,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具體內涵貫穿于經濟發展全過程與各領域,從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

其次,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特征就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充分利用我國巨大的市場資源優勢,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包括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要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國內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增強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最后,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舉措是筑牢堅實基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化戰略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夯實重要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老齡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新老社會問題疊加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進入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有了更堅實的基礎,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越不能碎片化修補和局部調整,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因此,要最終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必須繼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為此,一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二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要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凝神鑄魂,筑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動力源泉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筑強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將全國各族人民的精氣神擰成一股繩,將14億多中國人團結、動員、組織起來,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精神力量,把精神力量稱為 “心之力”。如今,我們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我們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進一步增強和堅定全國人民的現代化自信,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二是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賡續傳承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一百多年來,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偉大精神激勵中國人民自信昂揚于偉大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了中國由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人民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上升。要繼續傳承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一步堅定全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將廣大人民的自信心、認同感和凝聚力匯聚成中國式現代化進步發展的磅礴力量。

三是要增強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新征程上,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促進、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相互協調、科技創新創造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相互融合,才能為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