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至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
這次訪問,時機比較特別。一方面,這是疫情3年來馬克龍總統首次訪華;另一方面,也許更為看重的是當下的國際形勢。俄烏沖突持續跌宕,中美關系陷入低谷,大國競爭愈益加劇,世界處于變亂交織、動蕩不定之中。
盡管馬克龍總統訪華時機受到關注,但此訪令世界矚目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中法合作的戰略影響。
近年來,受內外因素的疊加影響,包括疫情、拜登上臺后美國“聯歐制華”政策、烏克蘭危機升級,以及歐洲自身對華認知調整等,歐洲不少國家對華政策發生了消極變化。在與中國的交往當中,歐洲國家以及歐盟機構強調經濟和技術競爭,以及制度差異,中歐關系面臨挑戰增多的局面。
隨著中歐關系出現疏離,美國的對華“經濟脫鉤論”受到歐洲一些政客的追捧。然而,馬克龍總統此次訪華取得的突出成果之一,就是推動中法和中歐經濟取得更大的合作,以實際行動對“脫鉤”說不。
在馬克龍總統訪華“豪華陣容”中有50人的商界代表。馬克龍5日到達北京當晚在向法國在華企業界代表發表講話時便直截了當指出,歐洲必須抵制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和外交關系的想法。中法和中歐關系長期以來以務實和經貿合作為根本特征。此次訪問,中法領導人重申了雙方將深化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傳統合作,同時強調把培育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作為未來新合作增長點。習近平主席在與馬克龍總統共同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閉幕式時指出,中國將加快開拓國內市場,同時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愿同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新機遇。中方支持法國企業有效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大對外開放平臺,在中國市場展現更大作為。
在馬克龍總統訪問期間,中法達成一系列重大經濟合作協定,突出表現在三大領域。在航空領域,雙方宣布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向空中客車公司采購160架民用飛機。空中客車公司還宣布將在空客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拓展A320系列飛機的總裝能力。在農業食品領域,兩國決定加強農業、農食、獸醫和植物檢疫領域伙伴關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鏈條快速協同機制。在民用核能領域,中法一方面將繼續推進在核能研發領域前沿課題上的合作,另一方面支持雙方企業研究在核廢料后處理等問題上加強工業和技術合作的可能性。
馬克龍總統訪華取得的另一引人矚目的成果在于中法戰略合作。作為歐洲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在歐盟以及國際多邊機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法關系不僅會對中歐關系產生重要影響,而且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和世界秩序的演變。在此次訪華中,馬克龍總統充分認識到了在俄烏沖突背景下中法和中歐戰略合作的重要性。經過雙方深入的交流和對話,中法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形成了重要共識,一是盡早結束俄烏沖突符合中歐的利益,二是烏克蘭危機只能通過政治解決,當務之急是止戰和談,三是愿意就政治解決俄烏沖突展開合作。4月7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聯合聲明》寫道,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法兩國共同致力于為國際安全和穩定面臨的挑戰和威脅尋求基于國際法的建設性解決方案,認為應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國家間分歧和爭端,尋求在多極世界里強化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國際體系。聲明同時指出,雙方支持一切在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基礎上恢復烏克蘭和平的努力。兩國重申致力于推動伊朗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重申致力于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及安理會決議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兩國呼吁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風險的行動。
從馬克龍總統訪華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戰略自主的歐洲能夠在世界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戰結束后歐洲自主意識日益增大,俄烏沖突雖然令歐洲國家更加重視北約以及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歐洲國家開始意識到歐洲與美國的利益并不相同,歐洲有必要與美國的對外政策拉開距離。馬克龍總統在訪華回國途中不斷強調法國和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爭取在國際上成為獨立的一支力量,正是反映了這一意識。總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法關系的戰略意義愈加突出。中法戰略合作將不僅有利于中歐關系的持久穩定發展,而且對于防止世界脫鉤斷鏈和再陣營化將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
(作者馮仲平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