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建湖,生態美景處處可見。建湖大道兩旁一排排的晚櫻開得正艷,微風拂過,花朵像粉蝶飛舞,熱情歡迎八方游客。隨處可見的口袋公園內,一串串如淺紫色風鈴的紫藤花迎風綻放,掛于綠葉之下的紫色花穗,蔓延出一整片春意,生態之美在這里持續彰顯。
靈龍水鄉、淮雜故里。建湖縣境內湖、蕩、河、渠星羅棋布,濕地、平原、林網、田園風情各異,素有“水鄉明珠”“千河之城”美譽。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率先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在發展碳匯經濟、提升碳匯能力上不斷展現新作為。
一份初心、十年堅守。“十三五”以來,建湖縣持續厚植綠色生態“家底”,堅持綠色發展,注重保護和發展統一,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扎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土壤、水質等主要環境指標位居全省前列,環境質量實現歷史突破。尤其是去年,全縣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亮眼“成績單”:“建湖藍”持續刷屏,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全省第一,整治城鄉黑臭水體16條,4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Ⅲ類水標準,2個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創成全市首家省級水資源管理集成創新示范縣,新增造林面積868畝、綠美村莊5個。
春風蕩漾拂過雙湖公園,吹起了漣漪、吹綠了柳枝、吹開了百花。這座由兩個廢棄窯塘華麗蛻變的綜合性生態公園,正是建湖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圍繞“一體兩翼”布局,建湖縣聚焦綠色品質,依托水鄉資源,充分發揮雙湖公園、西塘河風光帶、串場河風光帶、九龍口景區等森林、濕地資源“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熱烈釋放水鄉風情。
在鹽洛高速建湖出口的綠林,成群的白鷺、蒼鷺、白鸛等鳥兒在這里筑巢安家,成為高速路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全國首家“碳中和”景區、中國國家地理首個“雙框之城”——九龍口旅游度假區,數以萬計的野鴨、鸕鶿等水鳥,舒展羽翅、騰空而起,在水中覓食、嬉戲,“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等60多種鳥類在此“上戶口”,構成了九龍口如畫的靈動美景;
在鄉村田間地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備EPC持續運轉,將污染物從源頭跟蹤、源頭密閉收集,通過資源化處理、凈化應用,實現水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
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導向,系統布局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建湖縣加大降碳減污力度,讓產業結構更輕、發展模式更綠、生活質量更優,耀寧、潤陽、悅陽、益佳通等一大批新能源產業陸續在這里落戶,綠色低碳行動計劃持續布局,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儼然成為社會新風尚。
做實綠色文章,夯實綠色生態基底,用“高顏值”推動 “高層次”發展已成為建湖人的共識。全縣上下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以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總抓手,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堅決守牢“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底線,確保空氣、水質等主要環境指標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位置;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確保至2023年底城鄉污水處理率達95%;有力推進雙碳戰略,扎實開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以九龍口旅游度假區為龍頭,突出淮雜“非遺”與濕地“世遺”融合互動,把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高品質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厚植生態本底、做強生態經濟,全力打造里下河最美“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