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借助網絡平臺,養老服務有了新氣象。
聚焦老年人高頻需求,推出“智慧養老手環”項目,科技賦能,智慧養老;投入智慧終端“千里眼”平臺,實時監控,照護特殊服務對象;啟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在線下單,專人上門服務……如皋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讓科技為養老服務賦能。
4000余名老人戴上智能手環
年輕人在外務工,老人獨守家中無人照料……養老難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問題。
《如皋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中提出,要通過數字賦能、創新發展,推廣智慧康養設備和產品應用,提高養老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這‘手表’真好!按一下就可以聯系到我兒子了。”4月3日,家住搬經鎮肖馬村的徐奶奶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智能手環。不同于普通的智慧穿戴設備,這只智能手環是專門為老年人群體定制的。
為妥善解決老人的居家、健康、出行安全等問題,如皋推出“智慧養老手環”項目,該手環具備一鍵報警、語音通話、定位、健康監測等十幾項核心功能,老人在遇到緊急情況下可一鍵發送求救信號。同時,手環還可以遠程監測老人血壓、血氧、心率、睡眠、運動等健康狀況,切實解決了廣大獨居老人長期無人監護的問題。
如皋民政系統從實際出發,加快數字化建設,讓老人們也嘗到了數字賦能的甜頭。目前,已為4000余名老人佩戴智能手環。
“千里眼”實現“云守護”
管用的智能養老設施,不只有智能手環。
4月4日,城北街道社工站辦公區域的大屏幕上,正實時展示著闞莊村五保戶夏樹國家里的情況。“這個系統叫‘千里眼云眼衛士’。”社工站工作人員張世飛介紹,通過視頻探視,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突發事件,確保老人“時時有人關注、平時有人照應、病時有人看護”。
家住城北街道何莊社區15組的王店生,系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跟兄弟同住,患有腎臟疾病,行動不便,需借助框式助行器行走。經過評估,他被列入社工站的紅色管理名單。去年11月18日14時,在社工站的每日線上探視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王店生在家中摔倒,神色痛苦無法起身。社工站第一時間通過語音安撫其情緒,并同步通知社區干部與家屬,立即趕往現場。
原來,老人摔倒是因為剛手術,身體虛弱,因處置及時并未造成次生傷害。視頻探視設備的投入,滿足了社工站“全時點、無盲區”掌握服務對象生活狀況的要求。目前,社工站已為轄區264名分散特困供養老人提供此項服務。
國家級試點助力標準化建設
近日,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公布了2022年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如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位列其中,這也是江蘇省養老服務行業唯一入選的項目。3月15日,這一試點項目在如皋正式啟動。
當天下午4時,如皋市智慧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接到一條服務工單:如城街道百歲苑95歲老人石明光希望有人上門為自己理發。平臺將工單進行適配,接單后,助老員備齊毛巾、電推等工具,按約定時間來到老人家中。經過服務前拍照、掃碼簽入等程序后,助老員開始為老人服務。服務結束后,再拍照、簽出,前后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隨后,平臺工作人員給老人家屬打去電話,對服務效果進行回訪。這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讓老人和家屬十分滿意。
據了解,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計劃執行時間為2年。項目啟動后,著力構建完善的“線上+線下”養老服務模式,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養老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像這樣的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已惠及如皋7萬多老年人及部分重度失能的低保人員。
如今,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自主、方便、健康。“我們將繼續大力推廣智能化養老服務,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為老年人提供‘點單式’養老服務。”如皋市民政局副局長吉俊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