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挖掘經濟增長潛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韓曉潔 鐘堅(分別系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講師、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022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現在,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盡管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必須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挖掘經濟內生增長的潛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挖掘內需消費增長的巨大潛力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我國的消費率要達到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巨大增長空間。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加入中等收入群體。當前我國正處于消費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快速發展時期,內需消費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培育全領域、全周期、全環節的完整內需體系,發揮內需對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深化改革,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國內大循環暢通。加快推進財稅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繼續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提高居民和勞動者的收入份額和收入水平,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差距,擴大有效需求。加快培育綠色、健康、養老、托育、智能、文化、信息、數字等新型消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公共消費支出,完善社會保障,兜牢民生底線,進一步釋放國民消費潛力。

  進一步挖掘人力資源開發的巨大潛力

  人力資源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基礎和條件。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勞動力和人才資源極為豐富。據統計,2021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居世界第一。1978—2019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累計423.17萬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科教事業持續發展,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增強,勞動力人才市場逐步完善,我國勞動生產率在未來較長時間仍可保持較快增長,提升空間巨大。

  加快做好提高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這篇大文章。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二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依法保護各類產權,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各類要素潛能,引導各類要素更多向生產力高的行業和企業集中,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潛在增長率。三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努力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四是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五是不斷提高勞動力整體素質和技能,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源大國、人力資本強國。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和人才市場,提升勞動力和人才供給與行業需求間的匹配度,加快營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和政策優勢。

  進一步挖掘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我國城鎮化取得快速發展。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22%,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75%~80%。新增城鎮人口將帶來基礎設施、住房、新零售、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的廣泛需求。與此同時,我國存量城市已進入城市更新和升級優化的時期,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更新改造等方面任務巨大。特別是中東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正朝著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方向發展,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將釋放大量投資需求。

  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一是積極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作用;二是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發揮城市群、都市圈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增長極和引領作用;三是加強產城融合發展,加快要素聚集和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務,增強中小城市發展活力;四是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進一步挖掘科技自主創新的巨大潛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自主創新不僅對于提高社會生產力有巨大拉動作用,也是檢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更是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2022年,我國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1位。但仍要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原始創新能力、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弱項,科技自主創新方面還有巨大發展潛力,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進一步挖掘科技自主創新的巨大潛力,一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基礎科學研究,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三是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時加快國家戰略人才儲備。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20日 06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