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與時俱進,為媒體融合添加“青春”注腳|荔枝特評

  特約評論員/呂品

  “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 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4月21日—22日,由中央網信辦、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一扇“觀察中國網絡媒體發展走向的窗口”,于古城金陵開啟。在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10億、互聯網技術在群眾生活中的滲透日益深入、數字技術成為媒體創新重要引擎的當下,這場論壇對于兼顧“守正”與“創新”、以“融合”為杠桿撬動輿論工作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媒體深度融合”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到“全媒體傳播格局”“全媒體傳播體系”,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如今,互聯網進一步改寫了媒體的工作版圖,如何打破不同媒介形式之間的壁壘?如何以媒體的“深融”帶來人心的“交融”?如何以核心“定量”制衡紛繁“變量”?成為擺在所有媒體面前的考卷。

  在這張考卷中,青年工作是一道關鍵題。為媒體融合添加“青春”注腳,是一場雙向奔赴、彼此賦能。在全媒體內容中注入青春面貌、青年訊息,有利于更新媒體話語體系,讓主力軍也能踩出“輕騎兵”的步點,以青春賦能媒體;Z時代的網絡原住民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與價值體系,唯有主動擁抱年輕一代,才能引發正能量的互動與共鳴,讓媒體賦能青春。

  本次論壇也高度重視青年工作,設置了青春律動·Z世代網絡空間新表達平行論壇。該論壇關注青年,關注“Z世代”,聚焦青年成長與青年發展,探尋主旋律內容的青年化表達與創新,匯聚奮進新時代的磅礴青春力量;將發布《中國大學生網絡空間新表達》調研報告,為凝聚青年力量,做好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讓青春的浪花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躍動,還需要在多個方面持續用力。

  融合青春之力。青年是時代中敏感的瞭望者,也是最趕潮流、有創意的群體,在傳播格局深刻變革的當下,唯有讓年輕人多唱主角,才能讓全媒體建設擦出青春火花。我們看到新華社記者張揚靠兩會Vlog“出圈”,“俠客島”微信公眾號的初創團隊不到30歲,都為年輕人在融媒時代的出新出彩寫下例證。此外,后浪奔涌的過程也是年輕人自我的成長,比如淮安區融媒體中心開展的“恩來星”小記者活動,既成為了媒體的重要品牌欄目,也讓近千名小記者在對話、游覽、游學中獲得寶貴的人生經歷。

  點亮青春之光。青春的氣質代表著時代的氣質,青春的風貌塑造著未來的風貌。當前,中國青年正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姿態實現自身價值,全媒體建設也應該培養自己的“青春敏感”,講述中國的青年故事,傳遞中國的青年力量。比如江蘇廣電的雙語微紀錄片《非遺有新人》,講述投身非遺傳承的年輕人的故事,展現他們的初心與匠心。新華社推出“新青年”欄目,每期聚焦一位青年,弘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青年人身上的正能量。以青春之媒體,傳遞青春之力量,是融媒時代的重要使命。

  訴說青春之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也同樣有著一代人的迷茫、困惑、思考。互聯網時代,受眾心態也在發生轉變,媒體融合中應避免“傳者中心主義”,以真心實意貼近年輕人的真情實感,增強與青年人的共情。比如荔枝新聞推出的“10位90后的十年”特別策劃,從2014年開始,與10位90后定下十年之約,通過每年的隨訪記錄他們的生活。他們中,有人為生活奔波,有人為家庭忙碌,有人經歷了生病與康復,但都在不負當下,認真生活。他們是時代的縮影,也是無數年輕人的“代言人”。接地氣、貼人心,多一些設身處地,才能讓媒體融合真正成為媒體與青年人的融合。

  媒介融合催生了新聞媒體的數字化轉型,5G技術為全媒體建設創造了潛能與機遇,也帶來了考驗與挑戰。全媒體建設既應插上青春的翅膀,也應該瞄準青春的方向;既要擦亮青春的底色,也要肩負青春的使命,讓媒體融合的成果更好地賦能廣大青年。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技術、創意、內容三位一體,強化受眾意識、用戶意識,兼顧大情懷與小心思,讓廣大青年在全媒體的數字森林中找到精神的棲居。(呂品)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