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題:火爆“五一”讓世界看到活力中國
新華社記者樊宇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國旅游市場釋放出驚人能量。景區客流“爆棚”,車站人流如織,吃飯要等位、打卡要排隊……紅火的假日經濟,是消費恢復的生動寫照,也是經濟韌性和潛力的有力證明。正如彭博社所言,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的首個5天假期里,流動中國展現出的“流量”和“熱度”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5月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建昌古城游人如織。新華社發(李結義 攝)
“五一”消費熱映照出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兩項指標均超過疫情前水平。旅游業作為消費重要杠桿,有效帶動交通、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增長。據商務部監測,“五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8.9%。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中國旅游業抓住本輪商機,提振了消費者信心,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不僅如此,消費熱潮中涌現出的熱點折射出中國消費升級的新趨勢。人們的出游半徑越來越長,跨市、跨省游熱度明顯提高。除了傳統熱門旅游城市,不少小眾旅游目的地也迎來較大客流增長。從燈火通明的古鎮夜市、活力涌動的文創街區,到風景如畫的鄉村郊野,人們的度假方式更加“不拘一格”,消費場景、消費體驗不斷“翻新”,新的消費增長點正在孕育生長,為經濟發展增添勃勃生機。
“五一”消費熱為中國經濟復蘇添磚加瓦。消費旺了,經濟才會是一池活水。今年以來,中國消費整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6%。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報道說,今年迄今為止消費一直在引領中國經濟增長,“五一”假期期間創紀錄的旅行和消費有望提振經濟。近期看多中國經濟前景的外資機構不在少數。瑞銀、匯豐等機構均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消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成為重要考量。
5月1日,一名中國游客在意大利羅馬斗獸場拍照。 新華社記者 金馬夢妮 攝
“五一”消費熱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暖意。行業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出境游市場快速升溫。一些境外旅游熱門目的地再現中國游客潮,有力推動當地旅游業,助力當地經濟復蘇。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當地“五一”假期期間吸引不少中國游客到訪,一些攤販生意因此增加兩三成,部分旅游景點甚至“一票難求”。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開通不久就喜逢“五一”小長假,老撾吉達蓬集團旗下酒店以及文旅業務迎來大量中國訂單,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接待中國游客的紀錄。近一段時間,許多國家都在摩拳擦掌,做好準備期盼中國游客加速回歸。泰國國家旅游局今年在中國各大城市舉辦多場路演,泰國相關旅游機構踴躍報名,為爭取中國這個“大客戶”使出渾身解數。
《華爾街日報》指出,考慮到美歐經濟在利率上升、通脹高企和銀行業危機中顯得動力不足,中國經濟回暖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舉足輕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為4.6%,高于2022年3.8%的增幅。其中,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將成為拉動亞太地區增長的關鍵因素。
從涌動的人潮和旺盛的消費需求里,世界感受到一個活力滿滿的中國,捕捉到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也對全球經濟未來有了更多樂觀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