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從“汗水”到“數字” 從“經驗”到“智能” 江蘇鎮江現代農民“慧”種田

“用無人機開展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速度快,效果也好。”“這種小型設備進入大棚,能為我們的生產帶來新的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為科技+農業的最前沿,近年來科技賦能對江蘇省鎮江市農業生產模式的改變尤為明顯,從“汗水”到“數字”,從“經驗”到“智能”,科技正為農戶們打開一條農業高產高效的嶄新通道。

4天變半天

農田耕作提速更省工

“今年,我家準備了4畝秧田,整個打造過程,我只用了半天時間。”近日,鎮江丹陽青禾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湯磊,正在測試著自家的智能農機,就是靠著這幾臺“智能”農機的組合,他才實現了“單人半天4畝田”的生產“奇跡”。

“單人半天4畝田”是什么概念呢?湯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傳統的秧田打造過程中,農戶需要先翻田曬土或用水泡田,再將田塊推平,接著放水開溝,再將秧板表面打造成平、軟、光。而這一過程如果使用傳統農機操作的話,不但需要至少3個勞動力,整個過程也要持續4天時間。“兩個勞動力主要負責開溝的拉線,還有一些雜工,日平均工資達100元左右,而農機駕駛員的工資一天就得500元左右,4天下來,光人工工資就近1500元。”

在算過經濟賬之后,湯磊道出了他的“超速秘訣”。原來,他進行的秧田平整可跳過前期的灌水程序,只需在行動前使用多光譜無人機對秧田進行整體拍攝,再將監測數據導入帶有北斗導航輔助系統的智能拖拉機,由拖拉機拽著衛星平田機在田間按照既定軌道推進,同時還附帶“鎮壓”效果,全程只需他一人進行數字操控,就能在半天內打造出完全符合育秧要求的秧田。

高效,是湯磊對科技賦能農業的最好“定義”。而他自從加入重量大軍后,也始終堅定地走在這條道路上。“2018年,我回家幫助家人開展大田種植,兩年后,我不但熟練掌握所有農機具的駕駛使用,更對科技力量與農業結合十分癡迷。2021年,我自費購買大疆多光譜無人機,著手變量施肥,精準除草和衛星平田引入當地的生產管理,使得6000余畝的土地降本增效,減少農藥化肥等農資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畝產量。目前,農場有大小農機具60多臺,智能農機具10余臺,烘干機6組,日烘干量100多噸,服務周邊累計達30000萬畝。”

110畝20人

蔬菜管理精細更有效

在鎮江新區金港大道旁,有著一塊占地110畝的玻璃大棚集群,在這個設施建設面積約74000平方米的大型蔬菜基地內,整個管理團隊只有20人,這里就是江蘇新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816654d51b50f3663027969c6c751832


作為鎮江地區現有最大的智能溫室及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該基地的“黑科技”著實不少。“基地內含智能化環境自動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自動物流系統等,但最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就是智能化環境自動控制系統。”在基地控制室,企業負責人李芳對該系統進行了介紹,在傳統的大棚生產方式,農戶的管理大都基于多年積累的經驗,但人的反應速度往往跟不上環境的變化,總會慢一拍。

如何才能實現大棚管理隨環境變化而實時變化?李芳指著控制屏幕說,這些就是答案。“我們的智能化環境自動控制系統能夠隨時監測所有大棚的溫度、濕度和重要管理參數,并根據棚內的環境變化,第一時間開展對應措施,如棚內溫度過高,所有窗戶會自動打開,打開角度和進棚風量都能準確控制;棚內干燥,就會及時噴淋,增加棚內濕度;夏季光照過大時,棚頂遮陽膜會自動打開……這些管理,工人們都不用參與。”

除了對棚內溫度和濕度的控制,棚內的水肥一體化系統,更是將企業的用工人數壓縮在最低水平。“通過直達作物根部的水肥一體化系統,我們只需在控制室按下開關,就能將蔬菜所需營養供給到位,還能避免無謂的浪費,達到高效和節本的最佳平衡。”

8層式籠架

畜禽養殖自動更簡單

除了收蛋環節需要人工裝箱,其他環節都是全自動,這樣的養雞場可不僅僅存在于“設計圖”里,而是已經在鎮江句容市后白鎮落地。

在后白鎮古村村,總投資約2.5億元、占地500余畝,蛋雞養殖規模60萬羽的靜慶生態養殖(江蘇)有限公司的項目廠區一期6套雞舍主體建設已完工,其中4套已投產,現存欄蛋雞約20萬套,全面投產后,年存欄約為50萬套,年可向社會提供雞蛋9300噸。


c150d836ed7f93f929e80979f85af569


相較于其他養雞場,這里的科技含量十足。“我們采用8層式全自動層疊籠養設備,包括喂料系統,飲水系統,清糞系統,集蛋系統,籠養系統等,并配合運用環控系統、通風系統等,實現了生產管理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養殖精密度進一步增強。”企業總經理李有慶說,通過這一系統的應用,在相同面積與雞舍條件下,企業養殖蛋雞數量比階梯式養殖增長近2倍,單位面積養殖能力大幅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時,以1套設備5萬羽蛋雞,設備和廠房20年的使用年限計算,每只雞的固定資產投資降低約10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喂料、飲水、集蛋、清便、通風等工作都實現了全自動化操作,養殖人工勞務費用進一步降低,每年人工成本約降低1.1元/只。而新型集蛋系統的使用,破蛋率約減少了1.8%,每只雞年收入約提高1.3元。真正實現了蛋雞養殖“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