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江區的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正在加速建設,近日,一批新服務器上線運行,算力持續提升。
上海瓏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維副總監王智鑫介紹:“服務器持續在我們這邊上架,上架之后客戶會做相應的業務部署,包括人工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相關產業業務。接下來,為了更好滿足華東地區的算力需求,園區5、6號樓也正在加緊趕工,預計下半年將投產。”
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產業生態園是騰訊與松江戰略合作的基礎性項目,也是重大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于2020年6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規劃建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依托項目的超算樞紐地位及生態優勢,建成后騰訊三大頂級人工智能實驗室: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微瓴實驗室將落地產業生態園,結合松江優質的工業制造業基礎,前沿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松江工業企業,立足松江,輻射長三角,服務全球,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乃至整個長三角的高端工業產業高地。
而事實上,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只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建設的一個縮影。G60科創走廊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高鐵,建設區域從上海松江逐步擴展到沿線九個城市,從基層實踐逐步上升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專責小組和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統籌指導下,在長三角三省一市黨委政府的統籌領導和九城市的齊心協力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準確把握新型舉國體制的科學內涵,深入推進“科創+產業+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全面提升G60服務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水平,全力建設“三先走廊”,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體現G60擔當。
上海長三角G60科創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由楊介紹:“從2016年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基層實踐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平臺,創新求實,唯實唯干,2023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板上市企業數已超過全國的五分之一,G60科創走廊成為企業登陸科創板的沃土。全體G60人以發自內心充滿感情地踐行“兩個維護”、捍衛“兩個確立”的生動實踐。”
九城共建以來,GDP總量占全國比重上升到1/15,地方財政收入從1/15上升到1/12,市場主體數量從1/18上升到1/15,高新技術企業數從1/12上升到1/8,科創板上市企業數超過全國1/5。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牽引下,策源地松江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十三五”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規上工業企業數躍升上海第一,規上工業產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等核心指標均位居上海第一梯隊。R&D投入強度上升到5.38%,省級、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居上海第二。在歷年高基數增長基礎上,2023年一季度,松江地方財政收入在逆勢中實現開門紅,工業稅收同比增長35%,工固投增長14.9%,規上工業企業1933家,保持全市第一,市級專精特新企業97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位居全市第二。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歷經1.0版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2.0版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高鐵交通大通道,發展為貫穿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覆蓋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市的3.0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副主任郭淑晴表示,G60科創走廊最大的生命力就是始終涵養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一個科創生態,這是走廊建設的一個生命力所在。包括我們協同九座城市建立了“1+7+N”的產業聯盟體系,來推動各個城市結合各自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基礎,牽頭成立若干個G60產業聯盟,也是聚焦我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先導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方面,以市場化的方式構建起打破行政區劃壁壘的產業聯盟;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聯盟平臺上,能更好發揮龍頭企業的龍頭和牽引作用,通過政府搭平臺以及有效的市場,來加速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只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中的一個縮影,但從這個縮影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創自信的科創廊道也必將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更好地以中國式現代化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以“科創+產業+金融+人才”為抓手,以高標準創新能力建設為支撐,促進長三角基層加強合作和跨行政區域協調聯動,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世界級產業集群、產城融合典范、一流營商環境,形成資金共同投入、技術共同轉化、利益共同分享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許馨元 攝像:包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