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光明日報
- 編輯:王鵬
- 時間:2023-05-12 16:33:00
開欄的話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就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刻論述:“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新時代中國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展現出勃勃生機!
今日起,本報開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欄,以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調研報道,充分展現各地區各部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生動實踐和探索經驗,生動呈現百姓身邊可知可感的新變化、實實在在的新收獲。
什么是未來產業?
咖啡拉花、焊接、皮帶拉力檢測、車燈除塵……在上海市的一家機器人科技公司里,一排排“科技味兒”十足的機械臂正在忙碌著。“我們正陸續將一萬多臺機器人供往全球。這些機器人靈活高效地服務于汽車、電子等行業的生產線,同樣也在眾多領域從事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服務工作。”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AI互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走進上海某文化科技公司,記者大開眼界:人機交互、裸眼3D、全息影像、AI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可視化等關鍵技術手段,被巧妙應用于政務服務、文化體驗、數字展示、文化旅游、新零售體驗及數字藝術消費等眾多領域,只有想不到,沒有見不到。
…………
伴隨數字技術成為驅動產業形態演進的重要力量,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呼嘯而來。未來產業是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業、影響未來競爭能力的顛覆性產業、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產業。
“未來產業具有典型的‘先手’優勢,能夠構筑包括技術、人才、知識產權、產品標準等完整的產業生態壁壘,與后進入者之間會形成難以逾越的隱形鴻溝。”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作為中國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2022年,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涉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方向16個細分領域的未來產業。
目前,已有一批未來產業在上海進行探索。記者獲悉,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正牽頭研發“纖微機器人”,目標直徑1毫米以內。在如此小的尺度內,既要集成驅動、傳感、影像等功能,又要在人體狹小腔道內能“行走”、彎曲、感知,是巨大的挑戰。據介紹,目前“纖微機器人”在磁共振兼容腦電極方向已開發了原理樣機,并開展了初步動物實驗,有望在接下來的3年發展期內涌現階段性成果。
為了保障未來產業方案落地,上海正在推動六大計劃落地生根——
“筑基計劃”瞄準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加強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領跑計劃”瞄準載體建設和集群打造,推動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攜手計劃”瞄準主體培育和團隊挖掘,分層次建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創新型企業、領軍團隊等創新梯隊;“開源計劃”瞄準技術驗證和示范推廣,實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加快研發產業化進程;“雁陣計劃”瞄準集聚人才第一資源,整合各類創新平臺,面向全球“揭榜掛帥”;“雨林計劃”瞄準要素高質量供給,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支持政策和合作平臺。
由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及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重點產業構成的“3+6”,是上海產業的“今天”;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四大新賽道和未來健康等五大未來產業,構成了上海產業的“明天”。據悉,到2030年,上海計劃在五大未來產業領域,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前沿產業集群。
上海經濟新動能正在加快成長: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總部型經濟、開放型經濟、流量型經濟“五型經濟”全面發力,四大新賽道和五大未來產業加速布局,2022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3%,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1.5萬億元。
上海,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