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學生心理健康日,江蘇省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周活動,通過講座、游戲、寫信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
有心里話你想和誰說?在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學生們會想到他們的校長。在學校教學樓二樓有一個信箱,上面印著“校長有約”,大家會給校長李子貴寫信。“我們學校一直都有‘校長信箱’,這學期把這些功能放到了‘小太陽活動中心’,也就是我們心理中心。孩子的一些煩惱,對學校的建議都放在信箱中,這樣可以解決孩子的小煩惱和心理問題。”
“李校長為什么媽媽總是給我布置很多作業?”“李校長能不能午飯增加點水餃或者面條?”李校長這周我和爸媽去摘草莓,好開心!”……五顏六色的信紙中記錄著孩子們的給校長李子貴的留言,不開心的事情找校長傾訴,開心的事情和校長分享,當然也有提意見的。四(5)班吳芯蕊就校門口上放學家長接送停車問題和學校食堂分餐問題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很快得到了回信。“當時沒有想到李校長會給我們回信,特別激動。我們提了兩個建議,一個是建議午間分餐,有的同學吃得多,有的同學吃得少,比如我就吃飯比較少,如果大家量都一樣就會很浪費,我們建議能否采取大份和小份,大家根據自己的食量選擇盒飯。另一個是關于學校門口停車的,希望可以封閉管理。學校給全校家長發了建議書,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規則。我覺得自己的建議能被學校采訪,特別開心。”
開學以來,李子貴已經收到近30封信。“孩子給的信一定要做到必回根據孩子給我寫信內容,有的我會書面回復,有的我會面談,還有的是反映班級管理的,我就會直接找到老師來溝通,當然一定會保護孩子的隱私。我想能及時排解孩子心理上的小煩惱,學習中的小困難,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李子貴說。
在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老師們為全體高三學子舉行考前舒壓活動,大家在吶喊聲此起彼伏的拔河比賽、齊心協力的集體跳長繩、擊鼓傳球等游戲中,感受集體的力量,釋放心中的壓力。
此外,學校還舉行了“寫下快樂和困惑”“愛的抱抱”等一系列鮮活的心理廣場活動,幫助同學們更深層地探索自我、樹立自信,也讓大家在互動中增進友誼、改善人際關系。
中午,在南京市第九中學長江路校區,學校為高一高二年級同學開展心理健康快閃游園會,通過“溫暖的抱抱”、互動游戲,幫助孩子們解壓放松,更好地愛自己,愛父母!
徐州市泉山區民安路小學為學生準備心語信箱,同時,每位學生進校開始,學校還建立了心靈檔案。副校長劉靜說:“會有心理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同時,心靈檔案可以在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老師能夠及時地了解他背后的原因,及時地與家長溝通,就能夠很高效地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在萌芽狀態下就給他解決掉,不留下隱患。”
在宿遷市實驗小學心理咨詢室旁,一間放松室、一間宣泄室可以讓的學生們得到情緒釋放。心理教師張妍說,往往心煩意亂的孩子們經過沙盤的娛樂解壓或者宣泄皮人等將壓力釋放出來后,再經過及時的心理溝通放下各種“心理包袱”,都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更好地迎接學習和生活。同時,家長與學校的共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教師張妍說:“家長的積極心理狀態會給孩子起到一個支持的作用,家長信任、尊重、理解孩子,尤其是面臨中高考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尊重、理解、接納、包容。”
淮安市新淮高級中學以班級為單位,定期舉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德育處副主任祁帥說,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交際,發現自己的潛能,挖掘自己的潛能。“讓學生用便利貼貼出自己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的優缺點,認識缺點,看到優點,也明白自己具有獨特性,也了解了人無完人,能夠學會悅納自己。”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徐州市泉山區民安路小學心理教師劉潔說,現在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是厭學,其次是人際交往障礙。“過多地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和別人相處,他們會產生困惑。曾經就有一個學生找到我,為什么同一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和發生在另外一個同學的身上,同學們對他的反應和對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他已經感受到了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他也很焦慮。”
對于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劉潔建議,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應對。“讓家長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當中,不能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學習上面,比如說運動,是一種非常好的緩解情緒的一個方式,他在運動的過程當中產生的多巴胺,能夠幫助他消除一些不積極的情緒,然后產生積極的情緒,還能達到放松的效果。”
此外,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江蘇省教育廳還印發了關愛心理健康重點任務清單,推動各地各校實施“五個一”行動,即中小學每周上好一節打動學生心靈和情感的班會課(或思政課、心理課);每天保證學生戶外一小時以上體育鍛煉活動;學生每周在學校或家庭參加一次以上出力流汗的體力勞動;每周組織學生參加一項科技類、藝體類興趣活動;每天安排不少于半小時的自習或自由活動時間。在高等院校組織開展“重塑心秩序 青春再啟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蘇行”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構建健康和諧的身心秩序,以陽光心態、強健體魄,開啟青春筑夢新征程。
(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通訊員/王艷飛 糜夢逸 徐州臺 宿遷臺 淮安臺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