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鄉村的廣泛運用,不僅深刻影響著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边M一步發掘信息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建立靈敏高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對于提高鄉村善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梅子黃時雨又晴,春衫未脫暑猶輕”。夏之始,萬物生長,貴州貴陽這片數字藍海,也在孕育著更廣博的資源與機遇。
5月26日下午,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字鄉村發展”高端對話在貴陽舉行,活動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持,貴州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承辦,部分省市網信辦、高校、研究機構、行業企業、公益組織、新聞媒體等代表共300余人參加,共同探討新時代數字鄉村發展的目標、方法和路徑。
活動以“數字創新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為此次論壇的主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共同研討新時代數字鄉村發展的目標、方法和路徑,推動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活動的經驗分享環節,四位地區代表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從產業的維度看,數字鄉村建設將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實現更廣泛應用,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重慶市渝北區以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為抓手,著力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變。在土地改造方面,堅持一體設計、整體施工,將丘陵山地常見的“雞窩地”“巴掌田”“饅頭山”等零碎地塊整合改造為高標準改造,耕地面積增加8%。堅持產學研用一體發展,開展智慧農機示范和作業模式創新,開發全國首個丘陵山地3D智慧對靶噴藥機器人,農藥用量減少50%,效率提高10倍以上。開發場景“數智化”示范,在大盛鎮青龍村建成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
從民生的維度看,數字鄉村建設將給農民帶來更多福祉。
2020年10月,息烽縣被確定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國家級試點之后,按照基礎建設、資源整合、數字賦能、示范帶動、便民惠民原則,編制了數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用于統籌數字鄉村建設、區塊鏈+數字鄉村場景應用以及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應用。在去年中央網信辦對數字鄉村建設進行中期評估時的結果顯示,息烽排在全國116個試點地區中的第17位,在貴州省試點地區中排第一位。
主題數據庫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基座,是數字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內容。目前,息烽初步構建了肉雞產業主題庫、教育主題庫以及基層治理的主題庫三大數據標準體系。通過主題庫建設,搭建了數據集成平臺,打開了數據共享開放的門戶,實現了肉雞數據、基層治理數據以及教育數據可視化。
此外,農產品溯源、畜牧業大數據云平臺等實現了移動終端數據實時采集,在管理上實現了兩個轉變:一是用人管理方式的轉變,二是管理機制的轉變。
從治理的維度看,數字鄉村建設有利于實現鄉村管理數字化、便民服務智能化、社會治理精細化,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在鄉村治理、鄉村服務等方面,讓數字融入更多鄉村場景,鄉村自治成效更加彰顯,同時也使得鄉村數字生活更加便捷。
在鄉村治理方面,浙江省平湖市開發了“善治寶”應用,采用積分制,每年拿出不高于村集體經濟分紅20%作為積分獎勵,充分激發農戶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2022年,全市分紅的獎勵金額達到將近900萬。在便民辦事方面,當地開發了“浙農補”應用,針對農民種糧補貼不透明等問題,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全市糧食種植一圖賬戶,農戶可以通過線上認領地塊,一鍵申請。
從宣傳的維度看,多渠道運用數字平臺,強化宣傳陣地,打通對人民群眾宣傳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黔東南州臺江縣“村BA”的三天賽事網絡傳播量超30億人次,如此現象級傳播得益于堅持內宣外宣并舉,全網免費轉播開放分發,吸引超100家新媒體平臺拉流轉播,超100家傳統紙媒報道評論,超100家新聞網站刊發刊載,精準設置網絡傳播話題,持續加熱傳播流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全媒體直播傳播矩陣。
記者獲悉,今年貴州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動全縣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萬元,帶動黔東南州旅游預定量同比增長140%,旅游熱搜環比大漲276%。
不久前,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要求各地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作為數字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數字鄉村的建設意義重大。
近年來,貴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的戰略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建設工作中走出了貴州的實踐之路。
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為契機,認真踐行數字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在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以數字技術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增動力,全省試點地區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32.9%,“一碼貴州”等電商平臺支撐農戶與市場實現高效對接,推動了黔貨出山。
以數字技術為農民高品質生活提效率。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縣級醫院及鄉鎮醫院遠程醫療實現全覆蓋,數字鄉村平臺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以數字技術為農村高水平治理添智慧。全省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了省、市、縣、鄉、村的貫通,區縣級接入率超過95%,審農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下一步,貴州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三農”深度融合,念好“富、美、安”三字經,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堅持數實相融,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壯體,著力為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注入數字新動能,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完善升級農村物流電商體系,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一批全國知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推動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中做好宜農宜工宜游等農村特色產業文章。
堅持優化數字基建,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塑形。加強農村光纖寬帶、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改造,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推動民族村寨、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更好的活起來火起來。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監管,不斷提升鄉村生態保護數字化水平。
堅持強化數字服務,大力加強鄉村治理筑魂。全面提高教育、醫療定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和村鎮互聯網+政務服務覆蓋率,推動更多優質資源下沉到鄉村,更多涉農事項在線辦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在繁榮鄉村網絡文化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自治、德治、法治更好的結合起來,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村治理,留住美麗安逸的濃濃鄉愁,推動農村地區物質和精神雙富有。
在這些生動的實踐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數字鄉村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機盎然的。數字化是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貴州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聯動,取得了初步成效。貴州期待向全國優秀地區學習,與社會各方攜手共建數字鄉村,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和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藍海潮涌,風口逐浪,年復一年、踔厲不怠。
站在新的時代,面對新的征程,數字鄉村建設還將為貴州帶來怎樣的挑戰和機遇?未來該如何守正創新、乘勢而上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