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西方媒體為何執迷反華敘事——專訪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錢德蘭·奈爾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道 (文/毛鵬飛 汪藝)當前西方某些媒體為什么會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的反華情緒?它們一再攻擊說中國是世界的威脅,證據何在?它們又在害怕什么?針對這一連串問題,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錢德蘭·奈爾越來越有一種迫切感,要去探究其背后的邏輯與真相。

奈爾近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西方種族主義、“白人特權”思維依舊對當今世界有著深遠影響,它們根據自私的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來決定哪些國家可被允許參與全球經濟——“本質上這是我們(西方)的秩序,不是你們的,也不允許有其他類型的秩序存在”。

他提示說,世界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戰,“我們需要更多非西方的消息源”。

缺乏對華應有認知

奈爾出生、成長在馬來西亞,西方世界對其前殖民地的影響讓他幼時也無法逃出強大的西方媒體編織的信息繭房。

“我10歲聽BBC(英國廣播公司)的時候,心里想著,這是女王的語言,我必須相信,因為女王也聽BBC,BBC一定是正確的。”奈爾說,直到后來他到非洲生活、工作,見到了殖民主義對非洲的所作所為,認識到了西方國家為維持其政治經濟利益特權而對前殖民地以及世界進行的剝削和控制,以及西方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自上世紀90年代移居香港后,奈爾已走訪大半個中國。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地區,從鄉村城鎮到一線都市,他近距離觀察中國近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國政黨、政治體系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奈爾指出,與他的親眼所見相比,西方媒體的反華敘事恰恰暴露出它們對中國缺乏應有認知。

他說:“中國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那天晚上,我正好在北京。我去了天安門廣場,看到中國人民為之慶祝,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但是第二天,我打開國際媒體,看到的幾乎都是負面報道。而且在此后的那幾年,圍繞中國、北京的報道都是負面的,比如污染問題。這時我就想,這也太不公平了!這(北京獲得奧運會舉辦權)應該受到世界歡迎,為什么這些西方媒體不能慶祝這一事實?隨著這樣的情形繼續發展,我開始認識到西方媒體在通力合作,不論哪個國家(的媒體)都不能說中國有任何優點。”

2019年中國香港發生“修例風波”,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更讓奈爾瞠目結舌。“我當時就在香港,但看BBC和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中的香港,還以為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中國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讓奈爾不斷深入探究,這些西方媒體人究竟為何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反華情緒”。

企圖維持“白人特權”

奈爾指出,西方媒體反華敘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由意識形態偏見所驅動——中國,一個沒有按照西方的政治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怎么可以發展得這么快,這么成功?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敘事的前提是只有在西方民主模式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才能奏效,但西方并不理解,也不屑于去試圖理解在不同國家市場經濟到底是怎么發展的。而中國的成功是揭穿新自由主義那套說辭的最好例證。

面對中國的發展,奈爾說,西方某些媒體往往用老生常談或虛構的事實不斷攻擊中國,這種離譜的敘事讓人厭煩。它們并不了解中國,所以這些攻擊中國的言論特點很俗套——給中國貼上威脅的標簽,并不斷妖魔化;把可能影響西方的全球性事件都和中國聯系起來;還有就是,鼓吹必須不擇手段遏制中國崛起。

“為什么中國是威脅,它們并沒有給出解釋。”面對西方媒體沒有證據支撐的反華敘事,奈爾困惑又氣憤。“如果說是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將越來越大,會在多個領域占到全球經濟最大份額,那么,我不理解為什么這會成為一個問題。”

奈爾說,西方媒體從攻擊中國經濟進而攻擊中國政治體制,在它們看來,“必須妖魔化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但它們無法拿出證據。

奈爾認為,這些傲慢和偏見、這些步調一致抹黑中國的行為,根源在于西方媒體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白人優越論,目的就是在全球維持其“白人特權”。

奈爾說,四五百年來,西方世界第一次面對一個實力相當的非西方文明。在這時,最強大的西方國家美國執迷于“我是老大”,而且不愿接受事實,即它需要與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分享權力。所以,給中國貼上“威脅世界”的標簽,把任何地方發生的負面事情都和中國聯系起來,不斷強化這個標簽,就成了西方媒體的慣用伎倆。

奈爾指出,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把債務問題和“一帶一路”倡議聯系起來。比如,炒作斯里蘭卡債務危機和“一帶一路”項目的關系,以至于斯方不得不出面澄清事實并非如西方媒體所描述的那般。

需要更多非西方消息源

上世紀90年代,奈爾第一次到廣東深圳時,那里還相當貧困,在北京也看不到奔馳汽車,只有自行車和行走的人群。“我當時心里想,哦,這(種狀態)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改變。”奈爾回憶道,“但是隨后的十年間,我就看到了變化。特別是1997年以后、新世紀開始的那些年,我看到了非常迅速的變化,方方面面都有極速的變化,上海的發展變化尤其明顯。”

“我下定決心,我想去了解是什么(力量)可以讓一個國家發生如此改變。于是我像一個門外漢一樣,開始去了解政治體系如何起作用。”奈爾對記者說,“(這些觀察)讓我徹底改變了之前對如何推動發展、政黨意味著什么、治理系統怎么運轉等問題的理解。”

奈爾注意到,中國發生的重大發展變化都是由國家統領。作為全球未來研究所負責人,他有機會走遍中國進行實地探訪。“我去過許多中國的鄉村地區,那些地方的變化才讓人驚嘆,廁所、道路、醫療衛生等等,當然還有鐵路這些交通設施,和以前相比真是大不一樣。”

為了了解中國的民族政策,奈爾特意訪問了許多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和變化。“我在甘肅的好朋友,有漢族也有藏族。他們跟我講生活是如何變化的。他們都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分子。”

奈爾表示,應該認識到,在數字技術驅動下,我們處于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戰。認為西方媒體是由公正的人管理,它們獨立自主、對權力只說真話的想法是一種幻覺。奈爾認為,西方媒體種種攻擊套路不僅針對中國,它們今天的目標是中國,明天就能針對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

“我知道西方媒體當初關于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道是如何歪曲事實的。”奈爾進而強調一個無奈的現實——西方依然影響著當今世界,尤其是憑借技術優勢,西方媒體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輿論。

奈爾說,他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來自亞洲、非洲和中東等地區媒體的報道。“我們需要更多非西方的消息源,讓讀者更多了解全球問題,避免淪為西方輿論戰的犧牲品。”

圖說: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錢德蘭·奈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毛鵬飛 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