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丁媛媛
編者按:71年前的6月10日,毛澤東同志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近年來,南京市因地制宜、安全有序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貼近群眾、方便參與、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辦到群眾身邊,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本報即日起推出“南京人身邊的體育”系列報道,走近全市各類體育設施、走近全市5萬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走近“微社區”運動俱樂部、走近全年3000余項次群眾體育賽事……在有關方面全力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之后,看普通市民如何走出家門,隨時隨地享受健身之樂,實現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
“這里原本是一處遍布垃圾的‘三不管’地帶,現在,你看!有足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還有彩色跑道、兒童友好空間,一到晚上,人氣可旺了!”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白云路社區79歲老人呂松發說。日前,一座功能齊全的社區體育公園在白云路社區建成,輻射區域甚至包括機場、永興等其他社區,成為附近居民的熱議話題。
這是南京今年新改建的5個體育公園之一。此外,南京今年還將建成100公里健身步道、15個百姓健身房、40片燈光球場,“十分鐘健身圈”的逐步建成,讓市民逐漸實現健身場地“舉步可及”。
體育公園建到身邊
從年輕時候開始,呂松發老人就熱愛運動,那時候環境所限,呂松發就在家門口支個簡易的網子,和朋友打打羽毛球。“那時候正規的場地比較少,就算文化宮里有,也很遠。”在呂松發的印象中,這兩年,周圍運動場地多了起來,身邊參與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過去的人忙于生計,現在的人物質生活逐漸滿足后,更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和身體健康。所以,社區體育公園建成后,才會收獲這么高的人氣和這么多的好評。”呂松發說。
白云路社區體育公園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片荒地,遍布垃圾,經過前后三年的改造,如今變為一座漂亮的“大型綜合性景觀體育公園”。記者看到,這里不但有足球場、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石鎖場,還有3公里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跑道,集跑步道、漫步道“雙道合一”,就算白天,也有不少市民漫步于此,時而利用步道旁的健身器材“活動筋骨”。此外,還有一個集攀爬網、滑沙、秋千、童樂廊,運動、活力、游樂完美搭配的兒童友好空間,“一到晚上,‘遛’娃的群眾特別多。”白云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健說。
據張健介紹,體育公園還涵蓋一個400余平方米的鄰里書房、一個300余平方米的居家養老中心。“這里已經舉辦了廣場舞比賽、門球賽、足球賽、兒童節活動等,可以說滿足了各個年齡層次居民的文體活動需求。”
百姓健身房免費使用
“社區健身房已經開了,以后打球就方便了,下樓走兩步路就到。”66歲的于信溪在南京建鄴海峽城云瓏灣住了5年多,喜歡打乒乓球,以前打球不僅要約好搭檔,最難的是要提前約好場地,有時離家還很遠。如今健身房開到社區,小區居民都喜上眉梢。
于信溪口中的社區健身房,位于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新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曾經并不起眼的邊角地塊,改造后別有洞天——跑步機、橢圓機、動感單車、坐姿推胸訓練器、乒乓球桌……這些只有在商業健身房中才能看見的專業健身器材在社區百姓健身房內一應俱全。這是建鄴區首個百姓健身房,300多平方米的空間根據健身需求合理分區,墻面張貼器械使用說明、安全注意事項、管理規章。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有的器械都是免費使用,就在本月,社區將上線小程序,居民在小程序上參與社區治理,用積分即可兌換免費健身時長。
“只要登錄小程序,要換取積分還是比較簡單的。”社區負責人介紹,在即將推出的這個小程序上,有黨建學習、社區治理、垃圾分類、安全生產等分類,居民積攢積分的同時,更通過網絡參與或了解了社區治理,可謂“一舉兩得”。“體育+社區治理”的生活方式,讓居民在享受運動帶來快樂的同時,持續提升參與社區共建共治的熱情,開啟了全民健身新模式。
低免場館也有智慧元素
游泳不用排隊,領取自助手環,進入健身場館可以直接刷臉進門,預訂場地、教練預約小程序一鍵搞定。近年來,在政策利好、標準化引領下,南京的智慧體育場館建設正在按下“加速鍵”。各地體育場館逐步引入自助服務機、人臉識別設備、無人值守閘機、燈控等智能化硬件,以信息化技術手段打破軟硬件異域結構,體育館實現“智慧蝶變”,為百姓帶來了更多的“幸福感”。
在相關政策引領下,這些大型智慧場館也陸續推出低免收費時段,以服務之舉,推升群眾健身熱情的同時,也給場館的運營方增加了底氣,場館的服務更周到、項目更多元。在五臺山體育中心,其下屬各場館都有低免時段。記者在南京五臺山羽毛球館張貼的公示欄中看到,五臺山羽毛球館每周提供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間不少于50個小時,對于60周歲以上的老人、學生、軍人、消防救援人員等特殊群體還有特別折扣。
在南京“互聯網+健身”體育惠民服務平臺——“寧體匯”APP上,南京400余個惠民場館都可在線預訂,低免時段一目了然。“寧體匯”還以地圖的形式顯示了全市上萬個健身點位信息,包括健身場館、健身步道、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燈光球場、體育公園等,成為市民不折不扣的健身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