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現代化作為一種世界現象和國際潮流,反映了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的歷史巨變。
西方國家借助工業革命踏上現代化道路,中國則是現代化的后來者,這導致不少人陷入了一種迷思,認為“東方停滯落后”“西方先進發達”,現代化就是“西方化”。
然而,世界歷史進程表明,各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實踐不能套用西方理論,西方現代化道路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那么,在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時,我們是選擇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裕?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呢?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它所蘊含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構成了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說,大就要有大的樣子。中國式現代化在為14億多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同時,也將破解人口規模巨大的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其艱難程度與巨大貢獻是西方現代化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2023年3月10日,中國推動沙特、伊朗復交的新聞震撼全球。與美國在中東頻繁發動戰爭的霸權邏輯不同,中國支持中東國家構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中東安全架構,主張以團結精神和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
中國式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因為“一帶一路”,巴基斯坦有了第一條地鐵線,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運輸不再需要繞道他國,斯里蘭卡居民喝上了24小時供應的自來水,柬埔寨村民告別了沒有電、沒有路、與外界隔絕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這一偉大倡議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今年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在雙邊層面,中國已同10余個國家提出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在地區層面,中方提出并推動構建了上海合作組織、中非、中阿、中國—太平洋島國等10個命運共同體。在全球層面,中方提出并推動構建了網絡空間、核安全、人類衛生健康等8個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對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給出的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的穩步前行不僅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更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旗幟鮮明、切實可行、未來可期的中國智慧。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入人心,深遠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中國將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人類的現代化探索提供新機遇、新助力和新貢獻,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
策劃:袁華杰 許 明
監制:袁華杰 張 淵
統籌:宋 瑩 王愛軍 周 琴
執行策劃:王村村 翁騰月
本期撰稿:賀 欽
審讀:趙培杰 李建軍
編校:畢 雁 禹瑞麗 孫 龍 賽 音
導演:夏 凱 王村村
制片:賀俊義 陳 巖
攝影:劉永年
剪輯:歐 江 李敦偉 熊永佳
平面:謝 琪
動畫:劉 赟
調色:敬全秀
指導單位: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團委
支持單位: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鳴謝: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