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麥田流“金”。沃野之上,農機馳騁,豐收喜報頻傳。
新江蘇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據全省農情調度,截至6月13日,全省夏糧已基本收獲結束,其中主要夏糧作物小麥收獲3453萬畝、進度為97%。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介紹,今年全省夏糧預計收獲面積3710萬畝、同比增3.9萬畝,小麥產量結構呈現為穗數增、穗粒數增、千粒重略減,總體上為增產趨勢。
夏糧生產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場硬仗。從播種到收獲,粒粒糧食離不開農民們的辛勤耕耘與有關部門和農技專家們的悉心護航。豐收將成定局之際,新江蘇對話農技工作者和種糧大戶,聽他們講述耕耘故事、解析高產密碼。
優良種子做保證,年年增產“繪”豐景
“我主要種了揚麥33、揚麥23和寧麥13,比去年產量還略高一些,平均畝產至少800斤。”南京浦口蘭花塘高標準農田片區種植戶邵立昌把今年好收成的功勞歸功于好種子。這些高抗小麥品種讓他1500畝小麥未出現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桿矮穗大的揚麥33平均畝產達1000多斤。“浦口區農業農村局還給我們發放了生物農藥教我們用,田里幾乎沒用化學農藥,也沒什么病蟲害。”
“我家今年種了2500多畝小麥,其中揚麥25和揚麥23畝產至少500公斤,籽粒飽滿、粒種高、色澤亮,品相非常好,全部被預定了。”南京高淳區東壩街道陳福明谷物種植家庭農場主陳福明滿是欣喜。去年秋天,他在省農科院專家和高淳農業農村局農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先翻耕、再鏇地的方式改良土地透氣性,讓土壤變得更肥沃。
高淳區農業農村局介紹,該區推廣的揚麥25、揚麥23以及寧麥13等4.5萬畝優質小麥已經全部收獲,并實現單產、總產“兩個雙增”。根據成熟期測產數據,今年小麥畝穗數比去年明顯增加、每穗粒數略增,千粒重持平,全區小麥預計平均畝產達700斤,比上年增產80斤。
“年年增產!今年平均畝產量最少1150斤,江麥186、瑞華麥549能達到1260斤、1200斤。”宿遷市宿豫區種糧大戶陳允樂因為選對了良種,收獲滿滿。宿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宿遷近年不斷強化小麥優質新品推廣,不斷提高產品種種植比例。這茬小麥,宿遷全域以淮麥33、江麥186、瑞華麥549、徐麥35為主的高產優質半冬性品種種植為主。目前,全市462.6萬畝小麥初步測產平均單產達450公斤/畝,同比增加8.1公斤。
杜永林介紹,全省去年秋播質量總體較好,小麥商品良種比例達92.3%,較去年提高2.4個百分點,達到了近8年最高,小麥機播面積占比高達89.3%,為10多年來最高。
科技田管到位,優質小麥滿糧倉
為加強耕地保護,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江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挖掘耕地后備資源,努力讓荒地變良田。今年夏天,南通市海門區海永鎮種植大戶趙一春就在1500畝荒地首次收獲小麥。
“去年秋天,這片地上第一次播下小麥種子。幾天前這片打出了300噸冬小麥。”趙一春看著收割機吞進沉甸甸的麥穗,吐出金燦燦的麥粒,十分欣慰。自承包這片地以來,趙一春生產生態一起抓,根據專家指導,通過秸稈還田改善土壤肥力,瞄準小麥畝產值超過1000斤的目標,針對圍墾地特性定量施肥、補種補栽,進入返青期后,又根據每一塊田的麥子長勢靈活施肥、澆水,花費了不少力氣,讓江邊荒地變沃土良田,“我相信,這地一定越種越肥!”
人勤地不懶,莊稼要靠管。徐州睢寧縣凌城鎮凌城社區的種植戶陳宏尚憑借參加培訓學來的科學田間管理讓百畝麥田連年增產。“去年平均畝產1300多斤,今年至少1400多斤,我家麥子大部分已經賣給種子公司了,還有一些給其他農戶了,他們想留作今年秋天種子用。”
陳宏尚(右一)在田里看麥子長勢
2022年6月,專家組在陳宏尚家的麥田測出755.3公斤的產量,今年6月,專家組在這片田里測得畝產732.3公斤。每年畝產都超700公斤,令這位年過六旬的種糧“老把式”甚是欣慰。他說,種地一定要科學、用心,從播種、施肥到防控,都要聽專家的話。“比如去年種麥時,以前一畝地可能用40多斤種子,今年專家說種徐麥185,一畝地30斤種子就夠了,果真,麥穗長得很大,一個穗子上有40粒麥。”
針對這季小麥生產,睢寧農業農村局重點推廣了小麥機械條(勻)播高產栽培技術、稻茬麥優化播種壯苗高產技術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事實證明,這些技術有利于增產。睢寧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睢寧縣小麥“夏收”面積為111萬畝,經過縣產量監測,小麥穗數足穗型大,預計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除了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省農業農村廳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指導、培訓。比如,組織專家送技術到田頭,利用“農技耘”APP在線答疑解惑,全方位、全天候開展夏糧生產技術指導服務。
多方協同發力,端穩飯碗底氣足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百姓飯碗,一頭連著國家戰略。從種到收,農業農村、氣象、水利、交通等多個部門同心協力,多措并舉聯動,與廣大農戶一起端飯碗、扛責任,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強化政策支撐,省級財政提前下達中央和省級涉糧生產資金111億元,支持各地抓好春耕備耕促進糧食生產。其中,專門下達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治省級資金8000萬元,并在關鍵時期實行監測信息一周雙報、防控進度日報,將赤霉病防控高效藥劑使用占比提高至80%以上,同比提高一倍,有力減少了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的發生。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今年芒種前的降雨讓麥收一度陷入雨中“搶”糧的緊張局面,江蘇各地多舉措應對雨情,搶時抓好小麥搶收和烘干晾曬。睢寧農業農村局通過微信、QQ群、睢寧農業發展公眾號等“線上”方式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口宣傳的“線下”方式,呼吁廣大農民適時早收、突擊搶收,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
在鹽城市草堰鎮成文村,糧食烘干基地晝夜不停運轉,電力部門24小時保障日夜搶收。成文村黨支部書記王亞君說,當地4處糧食烘干基地采取“三班倒”方式,抓緊對搶收的糧食進行烘干脫水:“今年我們小麥種植了6241畝,幸好有農業農村部門協調電力部門支持用電,預計一周內能全部完成搶收,實現夏糧豐收。”
泰州姜堰區顧高鎮王野村,泰州消防還主動融入當地“搶收服務隊”,把消防車開到田間地頭,為晚間麥收提供照明支持,助力農民搶收夏糧。
宿遷農業農村局利用信息平臺成立34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隊,在高速出口、國省干道設立19個農機作業服務站,發放跨區作業證3500多張,引入外地聯合收割機2000余臺。
“糧穩天下安”。夏糧豐收,經濟就有托底。來之不易的豐收為全年糧食穩產提供了堅實基礎,也見證了中國飯碗的韌性。“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優質高產多抗品種選育推廣,加強高產技術集成示范應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高效農機配置,全方位夯實增產基礎,努力提升產量、質量和效益。”杜永林表示,針對下一季糧食生產,農業農村部門將錨定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切實加強與氣象、水利、應急管理部門溝通會商,一環緊扣一環,抓好防災減災和服務指導,為秋季農業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記者 苑青青 張承辰